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5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论叶梦得词     
李庚  李康 《北方论丛》2003,(2):57-60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裴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透气”三方面。叶梦得以爱国题材入词的创作指向也影响了当时的词风转变。叶梦得继承了苏以为词、融经史子集入词、拓展意境等多方面的成就,为日后辛弃疾更大规模的创新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82.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无论是悲秋作品的数量,还是悲秋之情的抒发,宋词都堪称悲秋之作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83.
黄羿所编撰的《花庵词选》是宋代极为重要的一部词选,分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和《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两部分,历来刊本较为复杂,或一选单行,或两选合刻。文章从单行本和合刻本入手,梳理和分析了《花庵词选》的历代刊本,介绍了各种刊本的相关内容及流传关系,为深入研究《花庵词选》的版本目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论《幽兰草》的创作、结集时间以及价值定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刻本《幽兰草》标志着云间词派的确立,是研究该词派早期创作和理论主张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从"云间三子"的交往活动和文本两方面来考察,《幽兰草》的大致创作时间是在明崇祯七年至十年之间,约结集于崇祯十年."云间三子"创作《幽兰草》时,在词学观上有着某种共识,并自觉地用相对统一的标准去实践这种共识.从题材、语象的选择,到以小令为主的体式运用,以及蕴涵于作品中的内在情思和意蕴,都体现了"云间三子"对南唐、北宋婉约词派的认同和回归,其矫正明词异化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结束明词颓势、使词重新回到本体轨道上来的一个闪亮起点.  相似文献   
85.
词学批评中"大"与"小"这一对范畴内涵的形成与丰富,与词孕育之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大"与"小"本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与其在诗文批评中的运用及词学批评的特性有密切的关系:词起源的民间性和女性化色彩决定了词在正统文学观念中长期被视为"小道""卑体".随着李易安的词"别是一家"、苏轼的"自是一家"、张炎的"清空""骚雅",到清代"西泠十子"以大雅为旨的尊体论,在一系列词学批评的影响,以及词本身的文人化、案头化和雅化的过程中,词逐渐从"市井小技"走向了"大雅之堂",词学也一跃而成为清代以来直至当代的"显学"之一.  相似文献   
86.
论<绝妙好词>对词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密编纂的<绝妙好词>一书,对前辈词论家沈义父的词学观有所酌取,又因与张炎论词主张相通,故为张炎之<词源>以及传张炎词法的陆行直<词旨>所取材.这部词选对清代词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昭示的"南宋体"词;对词选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开宗立派.自<绝妙好词>后,一种新的选词型态--选派词选确立,即通过选词确立宗派阵营.  相似文献   
87.
<浣溪沙>是唐宋词坛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调",苏轼则是<浣溪沙>创作数量最多的"第一人".在<浣溪沙>的创作中,苏轼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艳科"格局,拓展了题材内容的表现范围,提升了词体文学抒情言志的艺术品格,而且在形式体制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艺术的表现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透过<浣溪沙>这一词调的创作,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苏轼对宋词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8.
《五帝本纪》作为《史记》开篇之作,被誉为“中华正史第一本纪”,历来受到学界广泛的关注和高度评价.《史记·五帝本纪》体现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和学术研究方法,主要体现为资料收集的广博性、田野调查的广泛性、甄别选材的严谨性、研究思考的深入性等方面.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和学术研究方法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秉笔直书,更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方法的体现,对于当今学术研究仍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9.
对先秦<楚辞>中判别出721个形容词,从构成方式、组合功能和句中位置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细致的考察,进而总结出先秦<楚辞>形容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0.
《全清词·雍乾卷》共收词人约1000多家,词作35000多首。然由于清代词籍的复杂性,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诗文集及地方志等,为之补录靳之隆、康载、王天发、王翰青、张礼等五家凡61首,以备续编采择之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