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11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663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作为中国古代士大夫追求隐逸之志和真朴之趣的代表,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以理性的思考、鲜活的感受、丰富的情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与自然同化的人生体悟,真切细致地表现了超然尘外、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82.
古代绘画中的陶渊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曾提出,陶渊明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古代绘画中大量关于陶渊明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论断。现存关于陶渊明的绘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取材于他的作品;第二类取材于他的遗闻轶事;第三类是陶渊明的肖像画。考察这些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可以看到陶渊明在画家心目中的影像,进而探讨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所体现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及陶渊明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83.
本文拟分析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之“道”与玄学之名教与自然合一观之间的关联 ,并以此推论《原道》篇之“道”所体现的思想乃魏晋玄学思潮在文论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84.
《管子》认为“德”是“道”的产物即“道生德”、“德者道之舍”;“道”“德”本来是没有区别的“无间”,之所以把它们加以不同的表示,主要是为了标明“所以舍”与“舍之”的关系;“道”是“德”的根由,“德”是“道”的形下显现;“道”“德”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体与用的关系;“道”“德”舞台上面的演员是芸芸万物,“德”在不同的个物那里,实现着不同的样态,“道”也在与万物的共作里,展示着自己无形而无限的力量,从而形成切实可感的即物而形、即物而是、即物而性、即物而德的“道”“德”链,展示了《管子》法家所具有的道德情怀的特色。  相似文献   
85.
洪州禅的代表人物马祖道一提出“平常心是道”的观点,鼓励众生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真如佛性,获得解脱。道一的门下进一步发扬了这一思想。他们饱含个性的禅法,从现实的角度充实和发展了六祖慧能“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心性论,从而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6.
陶渊明的美学观虽不像他的诗那样尽人皆知,但在美学史上却是独放异彩的.在其人生观转变的基础上,陶渊明形成了以平淡美为核心的崇尚自然、抱朴含真的美学观和平和的审美心境.这些不仅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他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并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7.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将现代西方的接受美学和阐释学视野引入传统的陶渊明研究,进行接受的、影响的和效果的研究,隐然成为了陶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它不但推动了陶渊明研究领域自身的发展,也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研究在新时期的开拓、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8.
晋宋之际,佛教净土之阿弥陀佛信仰极为兴盛,生活在此时的陶渊明势必会受其影响。陶渊明与信奉净土思想的慧远、周续之、刘遗民、张莱民等交往,也会受其思想熏染。陶渊明所受净土思想之影响外化于作品,《桃花源记并诗》就是其载体。探索这种现象,对于研究陶渊明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白振奎 《北方论丛》2002,(1):102-106
诗与理的关系是文学史上较有争议的重要问题,而以六朝及两宋时期表现尤为突出.陶渊明及谢灵运是六朝时期开宗开派的文学大师,受魏晋玄风影响,他们诗中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玄理.但不同的是,陶诗之理从生活中悟得,以审美方式呈现;谢诗之理从书本上习得,以哲理方式存在.关于两种理的存在方式的思考,对于认识六朝及有宋一代文学的特质或许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90.
由于《道德经》中体现了较丰富的战争及谋略思想,所以一些学者据此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甚至是讲阴谋的书。本文在对老子战争、谋略思想的精神实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力图更准确理解《道德经》所论述的主旨———"道"的本质含义。本文认为:老子的"道"是情怀和规律的高度统一;情怀是根本,是实质,是理解老子战争、谋略思想的钥匙,也是澄清误解、辨别是非的要害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