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180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1002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陶行知教育理念的特色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作为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继承传统治学理念的同时,又借鉴西方实用哲学,形成了自己富于时代特色的科学民主精神、实践创造精神、协作自立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教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2.
论晚清贵州佛教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佛教经过明末清初的鼎盛发展之后,至晚清乃呈衰落之势。考其原因,从主观上讲,是由于贵州佛教日益世俗化、功利化,流于形式;从客观上看,则与“咸同之乱”和“庙产兴学”有直接关系,境内佛教寺庙,或被战火毁坏殆尽,或被“庙产兴学”占用,致使晚清贵州佛教遭到重创而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43.
老子与韩非人性论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先秦两位思想家--老子和韩非作比较研究,从其哲学基础、基本主张、人生观、政治观四个方面,分析了两者的人性论思想,并对其异同在两相比较的基础之上,做了较为深入的阐发.  相似文献   
44.
《老子》的"有""无"关系可以分为形而上层面之道的"有""无"关系、形而下的器物层面的"有""无"关系、作为人世间及天下治理层面的"有""无"关系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贯通的。《老子》的"道"与龙树的"空"虽有很大差异,如《老子》的"有"与龙树的"有"、《老子》的"无"与龙树的"无"的含义差异巨大;但两者也有诸多可融通之处,如《老子》的"道"是"有""无"的统一体,龙树的"空"体现色空不二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45.
从"五至"说的比较来看,<孔子家语·论礼>篇"子夏侍坐于孔子"章与<礼记·孔子闲居>篇及楚简<民之父母>篇所据祖本不同,<家语·论礼>篇所记更真实,更符合原意,并非抄袭<礼记>而来.  相似文献   
46.
从明朝后期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近300年的时间里,中国伊斯兰伦理思想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一大批“以儒释伊”的汉文伊斯兰译著家和思想家异军突起。他们以实际行动开启了历史上的“回儒对话”,推动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和本土化进程,进一步巩固了回族穆斯林对中华文化的适应。刘智的“五典”学说就是这次“回儒对话”的重要成果。本文就儒家“五伦”思想和刘智“五典”思想进行比较,以期全面认识包括伦理思想在内的伊斯兰文化的本来精神。  相似文献   
47.
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首先是要尊重曹雪芹和《红楼梦》,尊重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最后修改。脂批扰乱了人们对可卿的正确解读,研究秦可卿必须绕过脂批。秦可卿不是病死,而是非正常死亡。不能说作者写的秦可卿是个败笔,她的形象在《红楼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王制》篇是古代儒者从礼的角度阐述国家管理的各种最重要的制度,其中不仅有很多在今天看来属于世俗的法律制度,也有很多是关于宗教礼仪的具体规定。这在其后的《唐律疏议》等古代主要的法律典籍中,思想一以贯之。因此,在古代儒者看来,宗教规范同时就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的法律制度也是它们的宗教规范。不仅中国古代是这样,印度教的《摩奴法论》等古代其他主要国家宗教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就说明,儒教和其他国家宗教的性质是一致的,即儒教也是一种宗教。  相似文献   
49.
弱势心态是社会主体在知情意行的综合体验与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心理态度。它不仅会耗损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弥漫扩散后还将影响群体意识,消解积极社会风气。《道德经》作为一部饱蕴丰富处世哲学思想的伟大著作,其思想精髓对社会主体的“弱势心态”具有跨越时空界限的积极疏导价值。《道德经》思辨主体顺应客观规律和把控自我的哲学思想,具有主体认知的调节价值;《道德经》引导主体调控浮躁情绪、保持内心宁静以及知足常乐的需要体验,具有主体情感的升华价值;《道德经》强化主体的同情心、不计较个人得失及以德报怨等规范,具有主体行为的矫正价值。  相似文献   
50.
"无"是老子哲学中一个重要范畴,本文力图以"无"为立足点来重新阐释老子的哲学.老子哲学以"道"为本体论,"道"具有无形无象的特点,是对一切实有的超越,其本质就是"无"."无"不是无形无象的原始之气,不是无限,也不是乌有,而是指对"有"的无限超越,这是一种否定的形而上学.正因为老子以"无"为本,所以老子哲学决不是权谋之术,而是主张因顺自然,追求体无的生存智慧.有"无"为哲学基础,老子的哲学充满了无限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