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116篇
理论方法论   99篇
综合类   301篇
社会学   261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7 毫秒
81.
《牛津法律大辞典》是世界法律名著The Oxford Companion to Law的中译本,人们对此自然报有较高期望。然而,对照原文,发现该译本无论在总体把握还是具体表述方面错误和不妥之处颇多。本文主要从漏译、专业概念和专业表述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评论,在指出纰漏的同时,探讨译文的改进。这与其说是对一部译作的评述,不如说是一项实用法律翻译研究。文中所举例子,尽管挂一漏万,但力求对提高这一领域的翻译质量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2.
1995年实施的国家赔偿法在近十年的司法实践中,暴露出较多的缺陷和不足,文章以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为切入点,阐述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宗旨与为人民服务内涵的融合,进而提出在我国的国家赔偿法中应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完善国家赔偿法。  相似文献   
83.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录早期蒙古史的编年体史学文献,在这本记载成吉思汗家族以及早期蒙古社会发展进程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蕴含其中的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它体现在“孝道”、“忠诚信义”、“男尊女卑”、“团结自强”等诸多方面。这些思想渗透于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之中,积淀为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  相似文献   
84.
“以道驭术”的道家技术伦理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技术伦理思想中,道家独具一格,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技术伦理思想在理论上具有自然主义和技术批判主义的特点:由“道法自然”立论,其技术价值观以否定为基本特征,道家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反对技术异化的“先觉者”。同时,道家主张“道进乎枝”,提倡“以道驭枝”,这对于我们今天处理好技术与道德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西方伦理的科学化倾向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伦理学在古代就具有知识论倾向,在近代具有认识论倾向,而在现代则具有科学化倾向。如此看来,受科学精神纠缠的西方伦理学若要担当起对科学的范导,首先必须更新传统西方伦理学科学化倾向的意念,归正道德的前科学性地位,还伦理学以情感、心灵、意志之人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6.
专业教学应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园艺植物育种专业课的教学 ,不仅要注重学科基本理论的教学 ,也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努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注重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注重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受挫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使学生爱业敬业 ,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7.
可持续发展观与教育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观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全新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表达了人们对自身长期以来行为反思后的全新的价值定位与全新的伦理理念。这些伦理理念扩散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使教育从狭隘走向宽广、从应试走向注重素质、从关注教师和书本走向同时也关注学生,从而形成了现代教育中大教育、素质教育、学生主体教育等重大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8.
高速、便捷的互联网正以其锐不可挡之势冲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快的地方,网络在给莘莘学子带来丰富信息、交互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道德问题。文章就网络道德问题,论述了网络道德的内涵,并从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失范现象,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从而提出了一些加强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措施。  相似文献   
89.
Moral character can be conceptualized as an individual's disposition to think, feel, and behave in an ethical versus unethical manner, or as the subset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relevant to morality. This essay provides an organizing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moral character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ethical and unethical work behaviors. We present a tripartite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moral character, with the idea that there are motivational, ability, and identity elements. The motivational element is consideration of others – referring to a disposition toward considering the needs and interests of others, and how one's own actions affect other people. The ability element is self-regulation – referring to a disposition toward regulating one's behavior effectively, specifically with reference to behaviors that have positive short-term consequences but negative long-term consequences for oneself or others. The identity element is moral identity—referring to a disposition toward valuing morality and wanting to view oneself as a moral person. After unpacking what moral character is, we turn our attention to what moral character does, with a focus on how it influences unethical behavior, situation selection, and situation creation. Our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impact of moral character on work outcomes is significant and consequential, with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相似文献   
90.
We propose a model that explains the complex phenomenon of successful career at work, and focuses on the antecedents of professional vitality at the workplace. The model sheds light on the role of professional vitality as an essential ingredient for successful careers. Using a survey design, we tested our model with a sample of 545 managers and professionals. The findings suggest effects of career attitudes on career outcomes, mediated by professional vita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vitality and age at work environment forms an inverse U shape curve, peaking at age of fifties, an optimistic note for the global aging workfo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