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59篇 |
免费 | 209篇 |
国内免费 | 10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5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233篇 |
人才学 | 4篇 |
人口学 | 169篇 |
丛书文集 | 1808篇 |
理论方法论 | 297篇 |
综合类 | 6987篇 |
社会学 | 286篇 |
统计学 | 1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116篇 |
2015年 | 198篇 |
2014年 | 606篇 |
2013年 | 477篇 |
2012年 | 630篇 |
2011年 | 868篇 |
2010年 | 646篇 |
2009年 | 635篇 |
2008年 | 642篇 |
2007年 | 827篇 |
2006年 | 706篇 |
2005年 | 664篇 |
2004年 | 669篇 |
2003年 | 606篇 |
2002年 | 463篇 |
2001年 | 371篇 |
2000年 | 187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互文关联与语言模因的传承相辅相成。在两者的互动中,新的词语表达得以接受并被复制进新文本,促进了语言模因的生衍发展。源于同一语域的茶典籍具有超强的互文性,其共同主题使文本中很多模因呈现复合体状态,形成强势模因,其共核的外缘在不断扩展,展现出茶文化的内涵与发展。以晋代诗文《荈赋》的翻译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追溯唐朝《茶经》中所包含的互文线索,使《荈赋》译文与茶文化模因“共核”保持一致连贯,同时以适当调整其翻译的“外缘”,使模因在英译本这一新宿体中与时俱进,致力于让传统茶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2.
谭仲池先生的《东方的太阳》,把抒情建立在与客体的心灵对话之上,结构穿梭在“求谒”的且歌且行之中,语言紧贴智性化的生命律动,作品以感悟的方式丰富、拓展了政治抒情诗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3.
张艳萍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28-30
通过解析《诗经》燕饮诗,再参考《礼记》等典籍,我们可以了解周代燕礼饮食的基本面貌饮食品类、饮食的制作、饮食的摆设规则、饮食礼仪及饮食的顺序.《诗经》燕饮诗是周代燕礼饮食文化的活化石,在展现周代燕礼饮食面貌方面,其价值远远超过了《仪礼·燕礼》《礼记·燕义》.因此,应该充分肯定《诗经》燕饮诗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4.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把握农科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真正落到实处,用创新的思路和精神,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明确学习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使学生学农、爱农、为农,用所学知识服务"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相似文献
105.
大地上的性格:循环怪圈与超越之路——读赛珍珠《大地》三部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宗广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23(2):26-30
赛珍珠凭借春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格的长期观察与体悟,在《大地》三部曲中塑造了几代中国人的形象,作品通过追踪他们的命运轨迹,既昭示旧传统顽固的因袭,也预言了新人对前代的超越,从整体观照《大地》三部曲,更加可能理解赛珍珠对中国未来蓝图的设计与希冀。 相似文献
106.
朱时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7-10
“三农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法治社会角度而言“三农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法问题。社会法是国家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具公、私法相融合特点的第三法域。私法仅就农民利益问题寻求救济,而国家行为对市民社会亦难以作为,故“三农问题”由于牵涉到社会整体利益,应归于第三法域———社会法调整范畴,文章以社会法视角,从降低农业人口、农村城市化和农民教育三方面,审视我国当前“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07.
马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301-302
地理大发现之后,天主教神学日益成为阻碍欧洲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桎梏。宗教改革,从宗教自身种下了与旧的天主教神学决裂的种子,它与人文主义一道,成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声。 相似文献
108.
杨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6):85-88
保险费的交付义务可否由第三人代为履行是一个颇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分别从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在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费的交付在性质上与一般债务相同,所以由任意第三人代付保险费也应为事理所允许;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因其以保障被保险人的生命、安全为主要目的,为防止主观危险,应该认为其保险费的交付是具有特殊性质的债务,不得由任意第三人代付. 相似文献
109.
姚文永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147-150
儒家经典《大学》本为《小戴礼记》中的第42篇,是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本的先秦儒家典籍。自从朱熹《大学》改本的出现和定型,此后数百年间,人们阅读《大学》时,一直受其影响。明代王学的发展是伴随着《大学》的不断解读而逻辑不断缜密的过程,也是对《大学》核心概念诠释不断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过程。泰州学派的发展尤具有代表性,从王艮的“淮南格物”之说发展到李贽的“童心”说,既是对阳明先天预设之“良知”的不断消化的过程,也是对“良知”系统不断重建的必然;把“良知”先天预设还原到后天实践的演进,既是消融和降低“良知”动态性的过程,也标志着阳明心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110.
<诗经>表现出的神道观念具有一种精英文化特质,而<楚辞>则呈现出一种俚俗文化气息;<诗经>所描写的神灵具有崇高性,标志着审美主体的理性成熟,<楚辞>所描写的神灵多有具象,表现出审美主体情感的真挚与酣畅;<楚辞>所表现的神道观念更注重情感的愉悦与失落,而<诗经>所表现的神道观念更注重理性的深化与升华,二者在相同的表现对象上体现出的审美异趣,更为清晰地呈现出各自所代表的文化性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