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陈煜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7-39
在蒙古族题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些具有史诗品格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它们或以真人来叙事,如《青年乌兰夫》,或以真事来述人,如《草原春来早》、《我的鄂尔多斯》,充分展现蒙古族人民团结统一、独立自强的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它们是中国红色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蒙古族题材电视剧充分发挥电视剧的涵化作用,强化民族文化符号的使用,力求满足受众的心理来传播红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2.
李静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195-198
古老的豫剧在过去百年中经历过多次改革与发展,每一次改革都紧跟时代步伐。经过不断的改进,豫剧的主题刻画也由最初的粗线条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细腻深刻,豫剧的表演、音乐、舞美也在经历同样的变迁。比较不同时期的豫剧剧目代表作,可以发现豫剧爱情主题的深化发展和豫剧艺术形式的与时俱进,是豫剧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83.
宋坚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49-53
浓厚的家园意识与生态情怀是广西新时期文学的主体内容。对家乡故土的眷念,对生存家园的牵挂,使得“还乡”主题和“家园”情结成为作家重点表现的内涵。此外,在生态关怀上,广西文学作家本着对家乡山水的挚爱,自觉地投身于生态文学浪潮之中,为故园的绿色生态讴歌,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种种行径进行无情的鞭挞与揭露,表现了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展现了广西各族人民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84.
孙玉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5-18
邓小平谙熟唯物史观。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人的本质学说一脉相承。邓小平的理论和实践始终贯穿着对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注。人、主体性、人民性 ,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最高信念和最终动机。只有从人民性这个层面上去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诠释邓小平理论 ,才能更好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实质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