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306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150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清初三大思想家中唯一有词作流传于世的便是王船山,在船山留下的作品中,《潇湘怨词》最能代表其词作的艺术特色。文章试在充分解读王船山《潇湘怨词》用典情况的基础上,得出王船山词作用典的一般性规律。文章首先探讨了古代词用典的种类、要求以及作用,接着分析了《潇湘怨词》中用典的各种情况,最后沿着船山的爱国情感追溯其词作中用典的文学渊源。分析船山词中的用典并探究背后的意义,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的爱国之心。  相似文献   
122.
文章从心论和性论二个方面,说明贺麟对王安石心学思想的抉发。心论方面,以黑格尔哲学为出发点,着力阐发王安石“建立自我”的思想。性论方面,认为王安石先主性善恶混,然后过渡到性善论。性善恶混可以强调后天人为努力的重要性。而最后归本性善论,是为了高扬精神的能动力量,心的将价值理想和深厚的文化蕴积融摄为一,以价值带动文化蓄蕴这种功能。以上诠释,是他新心学哲学理论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23.
王阳明的一生,不是把追求功名利禄,建立“事功”放在第一位,而是要做一个“大圣人”,追求道德修养人格的完善,并且把自己所学的一点一滴教给众人,让“人人心中有定盘针”,目的是“好将吾道从吾党,归把渔竿东海湾”,不愧为中国历史上集大成式的哲学家。在教育上王阳明堪称一代宗师,他重视人才,认为“今天下事势如沉疴积痿,所望起死回生者,实有在于诸君子。”他身体力行,文韬武略,卓有建树,他在立德、立言、立功皆居绝顶,即所谓“真三不朽”“兼三不朽”。他所采用的许多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对学生素质教育提升仍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4.
以王竑为中心的明代漕抚创制过程,实际包含两条线索轨迹:一是由永乐以来的单一武职总漕,演变为文武双轨制;二是由宣德以来对南直隶江北派设的巡抚,演变为由文官总漕的兼职.明清以来史家多关注前者(漕)而忽略后者(抚),导致一方面混淆了二者的概念和时间次序,另一方面则忽视了王竑之前南直隶江北地区行政管理体制不断调整并日趋稳定的史实.漕抚定制的真正意义在于使永乐北迁后明廷必须解决的南漕北运和加强对南直隶行政管理得以有效兼顾.此外,王竑两任总漕之间的七年间,文官漕抚的职位虽无人填补,但其权力却有所分散、转移,其中监督各府州仓粮和卫所屯粮之权由"总督南京粮储"都御史接收,而管理河道和镇守淮安之权,则重新归属于漕运武臣之手.  相似文献   
125.
王安石诗歌创作前后期风格变化一直是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部分学者认为王安石前期诗歌中即有精工雅丽、重视技巧的特点,晚期风格为渐次累积所致;也有观点认为王安石晚年诗歌风格变化与他的隐居生活及佛理研习有关。而从王安石自身来说,晚年由政治舞台的主导者而成为隐居田园的出世人,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作者身份的变化,其内在自我定位、创作关注焦点、心态情致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此导致了晚年诗歌在情感深度、思维方式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虽然晚期诗歌的外在风貌似与早期有相类之处,但其内在韵致已不可同日而语,也非单纯依靠精深纯熟的技巧所能达到。  相似文献   
126.
朱熹对王维的接受态度是多重性的。从审美评价看,他推赏王维的律诗、辋川体与《辋川图》等;从道德评价看,他尖锐批评王维在政治上的失节,以至压倒了其审美评价。朱熹对王维的时褒时贬,看上去似矛盾而又无序,但还是有其内在的逻辑性,这与他的政治理想与审美理想密切相关。他的崇尚气节,崇尚雄健,崇尚平淡,与他对苏轼的接受密不可分。还原朱熹的王维接受,探讨其在后人王维接受中的影响,对于文学接受研究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7.
明王朝的治藏政策之所以是温和而富有成效的,不应孤立地从明朝的国力强弱去评判,这与在当时占统治地位之朱学“王道”思想,还有草原文化的冲击及当时西藏地方的政教发展形势等均有莫大的关系。在主观层面上,明王朝从一开始就自觉地走上了一条与前代崇尚法家、醉心于开疆拓土所不同的发展思路。历史地看,这既是一个具有高度封建文明的中华民族的理性选择,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8.
王禹偁——两宋尊杜第一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甫在宋代倍受推崇,确立了"诗圣"的地位。其间,王禹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白体代表人物的王禹,主张学白而实亦崇杜。他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都受到杜甫的深刻影响。"子美集开诗世界"的卓识,在杜诗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两宋尊杜第一人",王禹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29.
丁四新 《文史哲》2006,50(5):43-54
在本性问题上,告子属于“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更近于扬雄“性善恶混”论,而与世硕、王充的观点不类;“有性善,有性不善”,则与世硕、王充“人性有善有恶”的主张相同。世硕诸儒与王充,在本性问题上观点是相同的。第一种人性主张,属于“性一”之论;最后一种,则非。因此主张“性一”的竹简《性自命出》(《性情论》)篇,不属于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和世硕这帮儒者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0.
王安忆的"城市系列"描写了都市街巷里弄的世俗生活.本文阐释了其作品中城市女性形象的精神内蕴追求世俗的优胜与注重实利.从而确立出王安忆笔下城市女性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城市最真实的生活方式的代言人;市民精神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