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64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1266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61.
《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诗话总集的双璧之一,该书对宋代诗学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在以选为主、选论结合的形式中体现出胡仔对北宋诗歌发展的生动描述;他重点解读了宋代诗歌的主要师法对象——杜甫、韩愈、陶渊明等;阐述了宋诗的创作特征——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评赏了诗人诗作的独特审美风味;考察了作家诗风的转变过程和作家的性格特征;关注了元祐文人集团和宋四家的创作得失等。这些都使该书彰显出弥足珍贵的宋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262.
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学说引入翻译理论研究,凸显了译者的主体性——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指导下,以鲁迅早期译介域外科学小说为个案研究对象,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并依此择译合适的文本、实现"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提高"最佳翻译"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相似文献   
263.
鲁迅早期翻译的意识形态操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早期的翻译活动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的烙印。在鲁迅早期的翻译作品中,归化策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该文探讨了鲁迅早期的翻译作品及应用的翻译策略,说明鲁迅早期采用的归化翻译策略是受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操控的。  相似文献   
264.
文章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的尧舜禹、夏商之际和商周之际的五星会聚、日食和历日等天象,利用现代天文学的方法来推算这些天象的年代,从而可以对尧舜禹和夏商的年代进行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65.
荀子在批判继承诸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自己的学说,而分思想是荀子的创新。分思想不仅是荀子礼学研究的主线,也是荀子思想的经脉。从"天人之分"到"性伪之分"、"礼之分",是破与立的逻辑发展过程,是"由分而一"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分"的最终目的就是"合","天人之分"、"天人相谐"、"天人合一",这就是荀子分思想的逻辑终结。  相似文献   
266.
《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三大诗话总集之一,《沧浪诗话》是宋代三大诗话别集之一。胡、严二人都对宋代诗学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刻反思。他们的诗学观既有相合处:如推崇诗骚、汉魏、晋、盛唐,追求诗歌的整体美与含蓄美,注重创新等;也有差异处:对宋诗的批评态度不同,二人提出的师法对象有别,以体派论诗的精深度有别等。他们促进了宋代诗学批评理论体系自身的建构。  相似文献   
267.
《苕溪渔隐丛话》是以文献价值著称的宋代诗话总集,胡仔在书中以扶持"诗道"为己任。前人对其"诗道"之所指尚未及探究。其"诗道"即诗学批评之道,即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唐宋诗人及其诗歌,意在给陷入发展困境的宋代诗学指出向上一路。他主张创新,兼取唐宋,提出"师少陵而友江西"的观点,这些至今仍闪烁着宋代诗学批评的理性光芒!  相似文献   
268.
先秦时期以师旷为代表的矇瞍,以淳于髡为代表的俳优,皆使用韵语讲述古史、故事或笑话,娱乐君主,伺机讽谏,他们创作了我国最早的俗赋作品——先秦韵诵俗赋。这些韵诵俗赋被经史诸子吸收,使行文摇曳生姿,趣味横生;而荀子、宋玉则将这些韵诵俗赋衍为长篇,提升其思想内涵,并且题以"赋"名,成为中国赋体文学的开山祖师。  相似文献   
269.
北宋石篆山《严逊记》碑提供了很多历史信息,细致分析《严逊记》,可知宋佛会寺并不存在。严逊在分家以后对整个家族的资产并没有支配权,其养老粮除去生活之用和造像费用,并没有多余的钱用来供养寺院和僧人。严逊的儿子们并不支持造像举动,石篆山土地不会捐给寺院,而是3个儿子均分。希昼只是严逊的亲戚或者是他比较推崇的僧人,是从外地请来参加石像落成典礼的,并不是“佛会寺”开山住持。明代的佛惠寺重修者,有意捏造了宋“佛会寺”的存在是为了寺院经营上的考虑。  相似文献   
270.
从心理学精神病学的视角,阐述鲁迅先生写了诸多心理不正常人物形象的原因,这些人物形象用现代精神病学理论对照,得出这样的结论:鲁迅先生以医学知识把握了人物形象的准,以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方法保证了人物形象的真,以象征主义审美法则塑造了人物形象的美,以反叛传统哲学的思考开掘了人物形象的深,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一组病态心理人物群像。这种先进的创作思想和方法促使鲁迅先生超越同时代作家,成为世界级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