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杨庭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5):38-45
《贵州通志•苗蛮志》(为了行文的方便,《贵州通志•苗蛮志》(乾隆)在下文一律简称“乾志”。)(乾隆)与《百苗图》两书写作的时间相近,所处社会背景相同,叙述的对象都是今贵州境内的各民族传统文化,所述内容也十分接近。不同者在于,前者是官方著述,采取的是官方立场,评议标准具有鲜明的官本位色彩,参与编修者一般未经实地查勘,大多靠摘编前人著述或凭当事人的转述材料成文,因而疏漏错讹在所难免。后者则是陈浩凭借本人的实地经历,参阅前人著述,编成的文图并茂的民族志专著。由于位卑言轻,陈浩对“乾志”的疏漏错讹和立场观点的不满,虽然多有批判和匡正,但言词委婉,手法隐讳,以至于后世研究者若不加细究,不免误以为《百苗图》仅靠摘编“乾志”成文,因而史料价值不大。本文在逐字对校两书相关记载的基础上,结合《百苗图》的附图,发现陈浩对“乾志”的批判极为严厉,所作的匡正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因而要了解当时贵州各民族的实情,理应看重《百苗图》,不能偏信“乾志”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2.
贾玉珍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12-14,54
通过对 1 975年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的系统回顾和客观分析 ,指出 1 975年的全面整顿 ,实际上是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的系统纠正 ,是对党的“八大”正确路线及其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恢复 ,是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先导 ;全面整顿 ,加强了党的领导 ,促进了全国安定团结的局面 ,为实现中国的全面改革准备了条件 ,也是邓小平改革理论形成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3.
谢俊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3):115-117
清末吏治败坏,科举考试更是弊窦丛生,考官收受贿赂、阅卷马虎草率、判文不按规定、大员子弟舞弊、学政出题割裂。清政府曾进行大力整顿,甚至不惜严刑峻法,对一些违法官员处以极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场腐败,维护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在社会上起到了震慑作用。 相似文献
154.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日趋成熟。延安《解放日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健全的党报组织体系,不仅保障了传播的政治方向,而且对建立广泛的组织传播网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位一体”的传播队伍,从理论的权威性、专业性、大众化上牢牢确立了传播的话语权;其高效的运作方式,无论是传播主题的选择、版面的设置,还是发行渠道的安排,都以贯彻和落实马克思主义作为价值旨归;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导向,则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传播能够深入民间并永葆生机和活力。四大传播要素共同建构起了上下联动、四方呼应、渠道通畅的内在传播机制,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5.
任纪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5):9-12
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利用外资的思想,其内容涉及到了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前提、原则、方针等方面。毛泽东利用外资的思想不仅着眼于中国,而且也是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这个问题的,它对今天中国利用外资的实践仍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6.
李定广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2(6):10-14
吴在庆先生定罗隐大中十二年(858)初赴举,秋经江陵拜见丞相白敏中,《嘲钟陵妓云英》作于咸通九年(868),都是不对的。罗隐大中十三年(859)由南康取解初赴举,途径江陵拜见丞相白敏中,时为严冬。《嘲钟陵妓云英》作于东归途中的咸通十三年(872)。罗隐二十七岁前隐居读书,并改名“横”为“隐”;广明(880)乱中隐居池州九华山六七年;晚年由“吏隐”而入道。吴在庆先生认为罗隐于乾符二年(875)即隐池州,中和元年(881)离开池州入润州,中和四年(884)曾至成都觅举,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7.
徐长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103-10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给延安的石油、煤炭、苹果、房地产行业及中小型民营企业造成较大冲击的同时,也给延安带来了政策机遇、承接外部产业的机遇、人才流入的机遇及积累抵御经济危机经验的机遇。面对上述机遇与挑战,延安应当采取尽快成立应对金融危机工作领导机构、进一步加大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工作力度、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和产业承接工作、加快人才引进和利用步伐、实施富民为先战略、更加关注民生、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8.
余维发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53-57
在准确区分名与实、指与物、名和谓的基础上,伍非百认为,"正名"中的"名"已经不再是具有静态特征的概念或语词,而是具有动态特征的"谓","正名"实质上就是"正谓".尽管如此,他还是明确地提出了兼名、别名二律来明确"名",以"唯谓"来实现"正谓",这对于中国名学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9.
程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5-161
作为全党普遍范围内一次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延安整风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在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极为深刻、系统地阐发了无产阶级政党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彻底批判了主观主义学风,揭示和指明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道路,树立起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相似文献
160.
毛泽东是延安精神的缔造者、培育者和发展者。他科学揭示了延安精神的实质内涵,精辟阐述了延安精神的内容体系,牢固奠定了延安精神的理论基础,积极推动了延安精神的历史进程,躬行塑造了延安精神的光辉形象,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毛泽东,弘扬延安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