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5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其局部执政过程中,在政治体制模式、政权的组织形式、实现人民民主的途径和方式、权力运行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巩固执政地位的前提等方面进行了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执政方式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这对于新时期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在《野草》中,"名"如"鬼打墙"一般弥散成"无物之阵"。"无主名杀人团"和"有主名假象"导致了"实"的本质被遮蔽和当下行动的缺席。通过"无名"身份与"共名"效应的比照、"有名"身份与"正名"困境的反讽等叙事方式的建构,"实"的本质被还原。鲁迅秉持弃"名"崇"实"的现世情怀,以"执着现在"为内核,强调当下之行,其文学史意义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53.
2 1世纪中国共产党所担当的历史重任决定了我们党必须要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如何使诞生于延安时期的延安精神在新世纪绽放光芒 ,铸造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修养 ,切实实践“三个代表” ,成为当代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新坐标  相似文献   
54.
本文主要论述文艺整风之前延安文人的自由风貌.初到延安,延安文人大都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快乐.这种自由气氛的产生跟当时整个延安的政治文化环境有着直接的关联.当时延安政治文化氛围中所散发的自由气息,正契合了文人们的自由本性,也契合了文化创造本身对于自由状态的召唤.正是在这种较为自由的思想空间里,延安文人真正享受到了为人与为文的快乐,他们的心态也无疑处于一种较为开放而自由的状态.  相似文献   
55.
我国股市稳定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整的股市稳定机制包括短期和长期稳定机制。短期稳定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对付股市的日常波动;长期稳定机制的主要功效在于对付股市的基本波动。但二者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相互依存,互为基础和前提。比较而言,成熟股市比较关注长期稳定机制的构建,而新兴股市则比较重视短期稳定机制的设计;作为“新兴+转轨”的中国股市,既要致力于短期稳定机制的设计,也要致力于长期稳定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56.
本文分析了集结式校园网络教学的含义、特征以及开展集结式校园网络教学的意义和存在的缺陷,并针对其缺陷提出了相应的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57.
中共在延安13年的历史是日益走向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独立开辟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时期。延安时期是民族大觉醒时期;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成熟时期;延安时期培育和形成了象征时代精神风貌的“延安精神”。研究延安时期的历史地位,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诸多现象,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8.
延安时代是从遵义会议到新中国成立,以延安13年为主体的完整时代.延安时代干成了看起来干不成的事业,积累了治党执政的丰富经验,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占有突出地位.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深化延安时代研究,对于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资政育人"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对《毛诗序》文本的考察,认为《毛诗序》在解诗中寄寓了以民为本、为政以德的德政思想,其旨趣在于引古匡今,以道制君,有其历史进步性。本文又分析了《毛诗序》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学术,《毛诗序》虽然存在严重的附会政教的弊端,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其价值尚有待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60.
刘蕺山是明末儒学的殿军。他顺应了当时王学修正运动的潮流,对王学作了很多补偏救弊的工作,这主要体现在他的慎独与诚意学说之中。蕺山对王学修正的措施可归纳为:强化道德本体所具有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注重践履工夫;扭转王阳明对“意”的理解;驳斥“致良知”及王门“四句教”。蕺山触及到了王学真正的理论缺陷,他对王学的一系列修正是卓有成效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蕺山也表现出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