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10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3篇 |
理论方法论 | 4篇 |
综合类 | 182篇 |
社会学 | 1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推动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通过阐释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评价2012-2021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时序演变和空间特征两方面分析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2)从时序演变看,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协调度及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其中耦合协调度呈轻度失调 濒临失调 勉强协调演变,由衰退失调型转向过渡磨合型,整体未达到协调发展;从空间特征看,耦合协调度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不同驱动因子对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据此,提出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城市定位是根据城市自身条件、竞争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变化来确定城市的空间地位、发展目标及特色。沿黄城市带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核心区,银川市作为沿黄城市带的中心城市,其定位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沿黄城市带的发展。本文运用首位度、城市流等理论从不同层面对银川市在沿黄城市带中的功能定位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的结果,就银川市的发展方向及目标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部落在今宝鸡地区相聚且交错发展,成为泾水南、北的大部族.黄帝部族与炎帝神农氏第八代孙榆罔帝部族徙入中原地区后逐渐融合,构成了华夏族.他们在夏商周时又在宝鸡地区形成大国或小国,使炎黄文化故地大放三代文化异彩,成为古代中国文化的主要渊源和发展地之一,故华夏文化的发源地是渭水流域的宝鸡地区.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其利用主要为太阳能集热器及光伏发电。但是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仍存在热利用形式单一、行业规范化不足,光伏产业链不完整、技术落后、产品市场培育落后于产业发展、光伏产业投资过于盲目、恶性竞争严重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完善发展规划并提供政策支持,行业加强技术研发,完善产业体系,并提高公众消费意识,有效处理好政府、行业、用户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近代棉业改良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棉花品种科学改良试验基地,成功选育出脱字47号、36号、57号等美棉良种与齐东4号等中棉良种,并进行了一系列棉花栽培试验。黄河三角洲近代棉业改良不仅对黄河三角洲,而且对山东乃至全国棉作产生重大影响:一是打造并愈益彰显了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的特色与地位,二是进一步巩固了山东植棉大省的地位,三是引领、带动了全国植棉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组团式城市群理论,研究了宁夏沿黄城市群发展问题。通过对宁夏沿黄各城市发展的定位分析,提出了宁夏城镇体系的“3 2”发展模式,认为:宁夏城市经济在短期内很难实现企业的大规模集聚和城市的大规模扩大,尤其是吴忠、青铜峡、石嘴山三市将发展目标定位于中等城市,不如以组合式大城市为目标更为合理。以同核型、组团式城市群形成大银川市、大吴忠市和大石嘴山市三个大城市,加快相邻城市的一体化步伐;同时,关注中卫市和固原市与周边城镇和区域的经济联系,应该是宁夏城市化重要的政策选择。近期沿黄城市群建设能够取得突破的是三个组合式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8.
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如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1):44-46
黄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水资源不足已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文章在简要阐述黄河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浅析了黄河断流现象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冯令晏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2):71-79
有关黄河河源的概念,古代各种史学、地理、以及宗教文献都有相关记载。早期文献中提出的重源潜流的概念,也为塑造河源空间概念留下了发挥余地。及至唐朝,各种类书、笔记、野史关于位于境外的河源的著述沿用了上述文献中已有的地理知识,并融入了佛教世界观的空间概念以及唐代实地考察的纪录,逐渐构成了河源这一多元化的空间想象。本文探讨了不同知识框架对唐代河源记载的影响,以及在几幅现存宋代地图上所反映出的相关影响。这类文献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古地理知识的深化与演变,以及后代地图上展示河源的更丰富的地图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治水新解——对历史上若干治水案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阿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3):1-5
治水小则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大则影响社稷安危,所以治水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蕴含了复杂的社会科学问题。以“大禹治水”、都江堰水利工程、治黄故事、三门峡大坝等历史事件为案例,从治水中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治水人的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特别是治水方法论等角度重新解读,认为早期的以解决“水量”问题为主要特征的治水经验与教训,对当下的以解决“水质”问题为核心的治水仍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