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8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87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86篇 |
理论方法论 | 23篇 |
综合类 | 916篇 |
社会学 | 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105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84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王夫之《说文广义》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广义》是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研究《说文》、解说汉字字义的著作,历来研究者甚少。该书在论述汉字形体演变、汉字本义和引伸义、假借义、汉字虚字的来源和意义、同义词辨析等方面,见解独特,深入浅出,通俗简明,是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应该确立它在“说文学”和汉语史研究中应有地住。 相似文献
182.
解放后17年的重庆儿童诗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斯远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2-16
在学习借鉴民间口传童谣基础上,解放后17年的重庆儿童诗创作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其代表作家有下述三类:以巴渝民俗与山乡气息为特色的张继楼儿歌和崔英民间童话诗;以军人视角透视孩提生活的雁翼长篇叙事诗和梁上泉的抒情诗;以浓郁童年情结为创作原动力的石天河童话诗和童话剧。诗人们虽热情为孩子们歌唱,但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却惨遭挞伐,特别是石天河、崔英厄运所留下的历史教训,更值得人们记取。 相似文献
183.
高恒天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7,24(2):33-36
东夷在秦汉时代主要指夫余、挹娄、朝鲜、高句骊、沃沮、濊、三韩等部族或政权.就道德生活而言,虽然多数国家或部族内部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公正规范,但在民族或其政权之间却普遍存在着不公正,远未产生互不侵犯、和平共处的道德共识.另外,还普遍存在着婚前性自由的性爱道德权利以及崇尚勇敢、强劲的道德价值趋向.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发展水平、受外来影响等因素的不同,道德生活也各有其特色. 相似文献
184.
邹志远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7,24(3):26-33
在朝鲜哲学、文学研究领域,都公认为李睟光是朝鲜17世纪实学思想的奠基人,其中选取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逐一地予以商榷,并认为李睟光的这种"实学思想"是在对"性理学"的批判与否定中建立起来的.根据李睟光对自己学问观--"性理上说"的概括与总结的相关资料,来求证李睟光的哲学思想不但没有对"性理学"作出过批判,而且是"终生操守"性理学"观,所以李睟光的哲学思想依然属于宋明性理学的范畴而非"实学"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185.
感应思想是《周易》的基本和核心思想,也是理解中国传统哲学形成和特点的重要途径.《周易》中的感应思想有同类相感和阴阳感而为一两个方面,前者本质上是形式逻辑中的类比推理,但比类比推理有更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后者本质上是对立统一规律,但由此导致片面夸大同一性而否定斗争性,则又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6.
“逸”和“远”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风格是如何可能的?徐复观通过对此问题的心性学考察,认为这是庄学精神逐步在绘画中落实的结果。通过这种研究与讨论,便把艺术问题与人格修养问题联系了起来,由此,便可进一步证明心性之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7.
论《水浒传》梁山英雄对女性的态度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广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6-60
从对《水浒传》梁山英雄和女性关系的全面分析中可以看出,梁山英雄对女性存在两种基本态度:一是漠视,二是尊重。“义”是《水浒传》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念,它的内涵十分复杂,既可以联系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又可以沟通江湖上的信条。本文以“义”来解释梁山英雄对女性的态度的原因,认为梁山英雄对女性的漠视是由于“义”中的江湖信条,对女性的尊重主要来源于“义”中的传统伦理道德内涵。 相似文献
188.
189.
《云溪友议》是晚唐居士范摅的笔记小说。范摅的创作目的是为文人提供论文会友的谈资,所以在小说的题材内容方面和艺术表现方面求“雅”、求“趣”。“雅”是通过诗歌的大量录入和对文人生活的描写来体现的,“趣”是通过对标题、诗的选择以及人物选择等方面的精心安排来体现的。因此,此书在对唐诗的保存、对中晚唐文人的生活和追求及其与创作之间的互动影响的反映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0.
时英英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4):67-71
檄、移作为古代两种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的文体,于两汉时期出现并称、混称现象。此现象的出现既是两汉一统下政治局势稳定及内部政务活动日益频繁的结果,更是二者文体功能不断扩展、丰富,移体文特殊文体表现方式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