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10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陈礼茂 《兰州学刊》2005,(5):269-272
中国通商银行镇江分行经理人尹稚山侵吞镇江关巨额公款.盛宣怀派人会同官府查封尹稚山及其叔尹德坤的家产,并以之开彩,其所得俱作为赔款,而不足部分分年予以摊赔.尹稚山亏蚀案暴露出中国通商银行内部运作机制的一些弊病及其外部生存环境的恶劣.  相似文献   
152.
王晖 《殷都学刊》2003,2(1):6-9
殷墟卜辞中帝辛卜辞确实是存在的.黄组卜辞王廿祀的资料可分为两组按文字分,"王廿祀"之祀,一作"祀",一作"司";按事类分,一为周祭祀典组,一为"在上(比吾)"组."王廿祀"用在周祭祀典组,"王廿司"用在"在上(比吾)"组.卜旬加周祭祀典的"王廿祀"卜辞应为帝乙时期,"(辶必)于上(比吾)"、"在上(比吾)"的 "王廿司"应为帝辛时期.  相似文献   
153.
张京华 《云梦学刊》2007,28(1):68-71
顾颉刚先生创建“古史辨派”,从20到40年代经历了由实验主义到今文家言,由经学到史料学,再由史料学到神话学的转变过程。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作为学术主流的“古史辨派”已经消失,但顾颉刚个人的疑古辨伪方向始终未变。从中国考古学的角度观察,顾颉刚对考古学的过于熟知,导致了他对考古学的冷漠态度,并最终导致了他古史研究的重要缺憾。  相似文献   
154.
商志 《殷都学刊》2006,(4):8-16
《殷虚书契考释》本罗振玉之作。一部分人却认为是王国维所作,罗是窃取者。然据多方真实可靠资料可知,王著罗窃之说十分谬误。漏洞百出,不可凭信。  相似文献   
155.
对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结,提出了其爽劲奔放类、严整劲挺类、萧散简远类、烂漫恣肆类、写意流便类的五个艺术分期;认为周原甲骨文应出自于周人之手且横跨了殷商、周两个朝代,而萧散简远类则可能成为殷商甲骨文与西周甲骨文的分水岭;从契刻工具,书、刻的关系与涂朱、涂墨,契刻刀法与契刻笔画次序等方面探讨了周原甲骨文的契刻技法,并对周原甲骨文的用字与结字、章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周原甲骨文在"自然书法观"的确立、"草甲骨文"的创造、萧散简远、烂漫恣肆、写意流便新的审美范式和微雕艺术的开创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其应有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6.
本文通过对庐隐和冰心早期短篇小说创作风格、思想性及艺术特色的比较,阐述了家庭环境、个人经历和五四前后的社会环境对她们作品的影响,展现了“人生派”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不同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7.
《汉书·赵尹韩张二王传》在全书中一枝独秀,是纯一色的六位官职不过郡守、曾在三辅就任最高行政长官的合传。这是班固有意安排的,反映了他以刑法治国治民的史学思想,也恰好印证了他在《刑法志》中所说的“吏不专余,法无二门,轻重当罪,民命得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8.
对晚唐律赋三大家的咏史怀古之作加以比较,指出他们在主题的提炼与题材的选取以及叙事、议论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同时探讨了闽地律赋创作兴盛的原因,以为作家们之间的彼此推崇及创作上的相互借鉴,使得唐代律赋创作史上出现"闽军"称雄这一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159.
明代中期,由于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苏州的市民阶层和有钱有闲的阶层剧增,他们需要大批的绘画装点门面,这无疑刺激了苏州--吴门山水画的发展.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四家"的出现,不仅打破了"院体"和"浙派"垄断画坛的局面,而且标志着明代绘画独立面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0.
庐隐小说以独特的女性话语以及有别于男性的视野和价值判断描绘了女性的痛苦及反抗 ,她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借小说作“为我象征之用”。正是凭借这一切 ,庐隐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