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5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1144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从社会学角度观察张爱玲与简·奥斯丁作品中的婚恋描写,会发现作家在自己情感之外,都把实用主义的婚恋当作社会常态而接受下来,因而无论是张爱玲还是奥斯丁,均拒绝了爱情的浪漫性。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一“悲剧”一“喜剧”的表现方式,则通向两位作家不同的心灵世界,并折射出各自所处的不同的时空背景。  相似文献   
922.
本文试图从家世、生活经历、性格、教育四个方面考察张爱玲与白先勇生活及创作的异同,并以此观照以上因素对他们的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3.
改编小说是张艺谋电影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在改编过程中张艺谋有着多元的美学追求。他继承了分解性美学,保留原的故事性,并强化情节、集中矛盾,从而克服了第五代电影的局限。为寻求突破,他又实践了纪实性美学,简化故事线索、淡化情节,并以偷拍的手法创造了一种初始真实的幻觉。而张艺谋电影改编中最具特色的是对影像美学的运用,他充分发挥了影像造型的艺术表现力,巧妙应用隐喻象征等手段,把学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924.
王安忆与张爱玲是公认的海派文学的代表,但对于二者的相似与相异性,学术界、包括王安忆本人一直都无定论,存在颇多争议之处。论文在海派文学这个背景下,结合王安忆与张爱玲的具体作品和创作理论对二者进行比较,认为二者不同之处在于:面对现实的生活,张爱玲是典型的虚无主义的,王安忆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相同之处在于: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对普通人的关注和与政治的疏离。  相似文献   
925.
张之洞一生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创办了几十所师范学堂,在他的努力下,独立、完整的师范教育体系得以确立。在兴办师范教育的实践中,他提出师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他倡导的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胆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有力地促进了师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26.
南明鲁王败亡舟山,张名振拥兵抗清,三入长江,无功而返,后猝死于军中,部属在舟山为之建墓立碑.三百年来江山陵替,其墓几毁几建.如今墓已平,碑尚存,疑非真迹.往事沧桑,供人凭吊,也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927.
张籍一生中创作诗歌400多首,王建有500多首。在他们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亦即各自的创作中期,分别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他们诗作中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928.
不同的身世阅历、艺术个性促使张爱玲王安忆在上海小说中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张爱玲的小说追求一种激光般的深度的艺术穿透力 ,她的意象化叙事与反讽叙事侧重于将读者的感受导入人的内心世界。王安忆则喜欢在广阔的时空里展开动人的画面 ,她的叙事由直观写实向元叙述的转变 ,表明了她追求的是广度的艺术辐射面。王安忆比张爱玲更具宽阔的文化视野与不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929.
生活于明朝中叶的朱睦木挈,家富万卷藏书,故治经之余,撰有《经序录》(五卷)一书。张隽活动于明末清初,作为遗民亦以治经传经为己任,所辑录的《古今经传序略》是当时图集文献的集大成者。《古今经传序略》其下对《经义考》的编撰具有开创之功,其上即与《经序录》有无渊源,二书有何异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30.
张光年先生积40年心血于米寿之年出版的《骈体语译文心雕龙》,以其翻译形式的开拓性、译述语义的精确性、“译后”评点的启发性和编选体例的创造性,树起了又一块“龙学”的丰碑,其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都将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