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7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715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301.
周必大与《文苑英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敏 《兰州学刊》2005,20(6):243-245
为了修正已往校勘的疏漏和保存更多的文献,南宋丞相周必大在致仕后重新校勘、刻印了北宋著名的官方类书<文苑英华>.周必大的<文忠集>和同时代的其他文献证明:他不仅是<文苑英华>重刊的组织者,还亲自做了该书的校勘工作,并给予合作者以充分的尊重.  相似文献   
302.
曹明升 《晋阳学刊》2006,(6):104-108
清人着眼于周邦彦与柳永均有雅俗二维复合的特质,均通音律、工长调以及在笔法、结构上存在承继关系而将这两位在宋代地位甚为悬殊的词人组合起来进行比较论述。这种合论实质上是清人借二者的某些共同特质来表达自己的词学思想,如对周、柳雅俗风格前后不同的评价反映出的正是清人雅俗观念的变化轨迹。比较合论的批评方法虽能展现周、柳二人的完整风格,但也把词人的非主导风格过于放大,从而影响词人在清代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303.
中庸是儒家倡导的人生最佳准则。中庸思想在《周易》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从《周易》爻位、卦象、谦节卦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可知《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庸思想 ,它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源头  相似文献   
304.
在西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人的主体性意识已经觉醒。西周人文精神觉醒的深层表现是周人极为可贵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源于周人从立国到灭商后面临的艰难处境,其中含有重要的敬德与保民思想。礼乐作为一种宗教仪典形式,并延伸为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行为规范,在西周建立之前的夏商时代就已形成。伴随着社会生活领域人文精神的觉醒,西周的礼乐文化价值重心已由崇尚自然和天命鬼神向礼乐文明演进,并具有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和调整人际关系的政治道德功能。西周后期,礼逐渐实现了转化,并因此而成为西周文化的重要表征。这是人文精神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文化基础。西周时期形成的人文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5.
东周时期,随着传统道德价值观的衰落,社会上逐渐兴起一股道德虚伪的风气。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道德虚伪主要表现为人们关于传统道德,如仁义、孝道、诚信的外在表现与实际行为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离和反差。该现象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礼乐文化所固有的结构特征有直接关系,它是周礼名实分离影响下传统道德衰落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06.
刘大钧 《文史哲》2005,(4):14-18
今本《周易》为王弼所传东汉费直古文易本,考之竹简本,今本与竹本大体相似,证明了今本确为古文《易》本无疑。而帛本《周易》应为汉初田何所传今文《易》本。理由有二:一,从时间上说,帛本经传的抄写时间应在文帝或文帝之前,基本可界定在高祖至吕后执政的二十余年间,这符合汉初传《易》“本于田何一家”的史书记载。二,从学术归属上看,帛《易》以“乖”代“睽”、以“礼”代“履”作卦名,显然受到《序卦》“睽者,乖也”、“履者,礼也”的影响,此与汉初田何一系“训诂举大谊”的学风也很相似。田何所传今文《易》本,包括“今义”和“古义”两方面,“今义”指以“德行”“仁义”谈《易》的内容,“古义”指以占筮及阴阳灾变谈《易》的内容。帛书经文卦序与京房《易》八宫卦序的密切关系,及帛本《易传》中大量孔子论阴阳五行、占筮梦兆的语句,都反映了马王堆帛本《易》可能为史籍所载田何弟子周王孙所持“古义”的传抄本。  相似文献   
307.
陈朝云 《文史哲》2005,(6):48-53
中原夏文化对淮河流域上中游地区存在着直接、强烈的文化影响,又间接影响到豫西、鲁东、皖北。代夏的商文化的冲击使东夷、淮夷文化的格局与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夷文化部分地与商文化融合,鲁南、苏北地区成为商文化的波及地区,淮夷文化成为商文化的地方类型。周文化不但影响了淮河流域古代文化的面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淮河流域古代居民的结构和成分。从地理上看,夏商周中原文明的浸润由西而东递减,土著文化因素递增;从社会层次上看,对中原王朝礼制文明的接受程度则由社会上层而下层递减。淮河流域古代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和融合了夏商周古代文明的多种因素,从而为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08.
后周世宗文明限佛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箭 《文史哲》2003,(4):28-33
后周世宗限佛是“三武一宗之厄”中最为温和、文明、理性的一次。其限制整肃措施既严厉又有序、周全、斯文。对无寺院的地方还批给赐额增设寺院。实行“学而优则僧”。建寺赐额、剃僧度牒、出家试经成为限制驾驭佛教的三条羁縻。对和佛道二教有关的愚昧野蛮迷信巫术狂热行仪都予以禁止。既销毁多余的铜佛像 ,又废止官府的铜鱼符以铸钱 ,合理配置铜资源 ,妥善处理停废的寺院。文明限佛的原因在于统治者更富有经验 ,没有鼓动者 ,佛教已基本中国化 ,寺庵僧尼已不太多。  相似文献   
309.
文章从隐逸者的智慧、人格、人生态度三方面探讨《周易》中的隐逸思想 ,并认为这一思想曾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人生体悟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310.
王健 《殷都学刊》2002,(4):12-19
古代国家的政治疆域是统一王朝中央权力控制下的、具有大致范围的政治统治区域。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平行并进式”特点 ,决定了夏商周三代政治疆域的传承与包容关系。三代政治疆域有四个显著的特征 :一、政治疆域的模糊性和多变性 ;二、早期国家政治疆域中的数都并存意义 ;三、政治疆域中的“点”、“面”与“虚”、“实”关系 ;四、三代政治疆域统治传承的法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