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6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11篇 |
丛书文集 | 273篇 |
理论方法论 | 56篇 |
综合类 | 1465篇 |
社会学 | 3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172篇 |
2011年 | 166篇 |
2010年 | 130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116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124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为红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朱德在领导土地革命战争以及红军自身建设的实践中,提出并阐发了较为系统的建军思想。确定红军的阶级性质,明确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正确处理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的关系;重视红军武装力量的扩大,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扩军之路;抓紧红军部队的教育训练,实现政治训练与军事训练的有机统一,对红军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魏志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2):46-50
牟宗三以道德形上学为根据,从本体论和工夫论两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朱熹将天理与人心相区分,追求“只存有不活动”的道德本体和格物致知的顺取工夫,而将其判为“别子为宗”。但是通过对朱熹思想发展脉络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其“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工夫入路是对程颢等学者过于追求“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道德境界而忽视具体实践工夫的一种矫正。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促进了先秦以来儒家传统思想的深化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在宋明理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霍松林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中华诗国,诗人万千。伟哉杜甫,诗中圣贤。人品诗品,齐驱并驾。人品不俗,诗始高雅。诗史长河,众流所汇。诗圣杜甫,兼摄众美。一部杜诗,蕴含深广。社会百态,自然万象。一部杜诗,诗艺渊薮。流传千祀,脍炙万口。一部杜诗,爱国教程。弘扬诗教,广育精英。 相似文献
14.
倪洁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10-112
作为晚清时期系统译介西方哲学著作的第一人,严复译介的著作备受关注。一直以来,学者对于其译作采用“桐城派古文”翻译的手法有简要的阐述,但研究得不够深入。本文拟以《天演论》译本为例,论述桐城派古文主张在严复译介中的应用及具体的实施过程,揭示严复译作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对当今翻译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碧红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69-174
通过词体观、新变观与南北宋之宗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曹溶、顾贞观与朱彝尊的词论,在强调词体的抒情特性方面三人观点较为一致。三人最大的分歧在于曹溶、顾贞观提倡性灵,而朱彝尊独尊南宋姜张的醇雅风格:曹浴、顾贞观学词偏向北宋,朱彝尊主张学南未。三人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不一致,朱彝尊词学观前后变化较大,受曹溶影响仅在其词学的前期,曹溶词学对浙西词派理论没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曾枣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6):30-45
本文首为苏赋辨伪,认为《苏轼文集》所收苏赋27篇,有两篇非苏轼作品。次为苏赋编年,二至五题逐篇考订了苏赋的写作时间。再次为苏赋辨体,六至八题分别论述了苏轼的骚体赋、律赋和文赋,认为苏赋诸体皆备,苏轼以文赋闻名于赋史,但他的文赋并不多。九题论苏轼仍以骈赋为多,着重论苏赋分类,认为苏赋题材十分丰富,含议政、纪游、吊古、咏物,苏轼不善饮酒,而咏酒赋特多。十题是比较二苏赋之异同,苏辙现存赋仅9篇,远较苏轼为少,作《缸砚赋》时年仅17岁,比《赤壁赋》的写作时间早25年。其《服菔苓赋》在当时已传到契丹,其《黄楼赋》尤为有名,杨万里甚至把《黄楼赋》与前后《赤壁赋》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7.
法式善《同馆赋钞》与清代翰林院律赋考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务正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6,43(4)
清代翰林院馆课、散馆、大考均考试律赋,于是继唐代之后,律赋在清代又一次呈现兴盛的面貌。大批馆阁赋集纷纷涌现,其中汇集乾嘉时期翰苑考赋之作的法式善《同馆赋钞》最具有代表性。《赋钞》中赋作体现了赋与学术的结合、讽喻的消解以及颂圣之风的昌炽、清秀的赋风等特色。馆阁赋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家陈柱,一生著述甚丰。他的散文研究述及中国散文史、散文分类、散文创作论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散文理论体系。出于矫治时弊的意图,陈柱以“学术”内质和“文学”外式的体用关系构建了散文理论的基石;以此为基础,他尝试以“文言”和“质言”划分散文体类,探索归纳出中国散文的内部类型;与他的散文理论相呼应,陈柱将六经视为后世文学的源头,提出“体尊质衰”的散文史观。他将后世散文之弊归因于“尊体”的结果,主张以先秦文学为散文范本。陈柱以融汇经史子集的广阔视野来审视中国散文的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了后来的中国散文研究和散文史书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宋代的朱淑真和朝鲜宣祖时期的许兰雪轩是两位才华横溢而又命运多舛的女作家。相似的生活经历使她们的诗词都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大胆向往和追求、婚姻不幸的离愁凄怨、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叛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怀等共同点。但对理想追求的差异却又使她们的作品在表达方式和表现风格上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