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民族学   11篇
丛书文集   273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1465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20世纪初叶,在中国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科学民主社会转型之时,梁启超、蔡元培、鲁迅、朱光潜等都大谈美育,构成了一道炫目的学术景观。梁启超提出趣味主义人生观,认为美是生活的第一要素;蔡元培主张以美育代宗教;鲁迅既强调艺术的战斗功能,又提出发扬真美,以娱人情;朱光潜主张人生的艺术化。他们的主张一方面见出对社会改造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见出对社会建设的意义。相比较而言,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育理论更多的是为了建造理想人格;蔡元培的美育理论更多的是为了建设理想社会;而鲁迅的美育理论更多的是为了批判现实社会。他们的思想都体现出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的意义,而且,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傅玄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所著《傅子》中蕴含着丰富的发展农业的思想,概而言之,主要包括农业基础地位思想、农业宏观调控思想、农业发展问题思想、农业劳力与人才思想等等内容,其中有些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3.
人人渴求幸福,但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幸福百态,滋味自知"。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用小人物的人生、平凡的故事开掘人生的大道理,它很好地解答了社会转型期人们迫切关注而又不断追问的普遍问题: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韩文这个经典的校读,朱熹的文法学研究从对具体的字句篇章之法的分析、总结入手,集中发明了韩文文法“文从字顺”的一面,批驳了《韩集举正》的“好奇”,对于现实中流行的怪奇文风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起到了正视听、导后学的作用,为当时及后代的文章写作灌输了平易、“稳当”的文法学思想,并进而建立起“文从字顺”的新文法标准。此外,朱熹所采取的文集校读的文法研究方式,在文法学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王阳明虽以批评朱子起家,但也继承了朱子天理思想。在阐释良知时,阳明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从天理的角度来说的;在天理、人欲之辨上,王阳明也承袭了朱子的基本立场。阳明对朱子天理思想的继承为良知的客观性、普遍性作出了有力论证,也带来了问题。首先,以天理为心之本体、为至善者,以人欲、私欲为恶,这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在“去得人欲,便识天理”的论调下,理与欲就处于非此即彼的关系中。如此,感性欲望的地位就不得独立,意义就不得彰显。其次,以超验的天理诠释良知,会使作为人内在成德根据的良知抽象化,从而使阳明心学陷入二重性的困境,在学理上有走向分化和破败的可能。  相似文献   
36.
"辅车相依"一语出于《左传》.关于"辅车"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莫衰一是.通过考察各种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先秦车制,可知"辅"为车的附件之一,是附于车轮外旁的直木,起辅助作用,能增强轮辐的承重力.辅的使用符合车轮构造的力学原理.考古资料已有"辅"的实物出土,历史上关于"辅车"的聚讼,庶几可以结束.  相似文献   
37.
北平辅仁大学作为一所私立天主教大学,在北平沦陷之后弦歌不辍,讲诵如恒,并得以发展。学校师生与日伪周旋,抗敌不屈,延续民族文化生命,抵制日伪奴化教育,因此赢得了"抗日大本营"的赞誉。  相似文献   
38.
以对《石壕吏》、《新婚别》、《又呈吴郎》三首诗歌来解读杜甫所塑造的老妪、新娘、寡妇三种类型的劳动妇女形象,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劳动妇女形象所体现出的一种在苦难生活中诞生的坚强生命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39.
高天成 《唐都学刊》2004,20(3):10-12
唐代大雁塔是文人士子心目中的圣地,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的象征。20世纪80年代,杨炼、韩东借大雁塔来消解和颠覆诗歌的文化历史内涵,具有鲜明的反叛色彩,而后的于坚却对大雁塔顶礼膜拜,从反叛走向回归,使大雁塔成为一种隐喻,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原型意象。  相似文献   
40.
本文认为 ,骚、赋分别为不同的文体 ,不应混为一谈 ,屈原之作不当以赋名之。文章着重从骚、赋产生的历史状况 ,骚、赋体性之差别 ,骚、赋之流变 ,说明二者之不同 ,其中对骚、赋体性之别论述较为具体细微。文章最后对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 ,如刘勰、萧统对骚、赋的分辨 ,汉人何以称屈作为赋 ,以及骚体赋进行了简要论述。此文有助于解决对屈原之作称名混乱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