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6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11篇 |
丛书文集 | 273篇 |
理论方法论 | 56篇 |
综合类 | 1465篇 |
社会学 | 3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172篇 |
2011年 | 166篇 |
2010年 | 130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116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124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杜甫华州罢官西行秦州考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2):88-93
《新唐书·杜甫传》载:"(乾元元年,甫)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遂为后世所宗,古今皆无异辞,然而这个说法并不成立。首先,《新唐书》"弃官"说文献上缺少依据;另外,古今治杜者归纳地杜甫"弃官"的其他理由亦不充分。按杜诗中尝自言"罢官",而罢官是符合事实的。杜甫罢官的原因与他华州任内荒怠职务有关,尤其与他任内触犯禁内外官员"私出州县界"法律规定有关。杜甫因为牢骚太盛而行为有失检点,导致罢官是必然结果,而西行秦州则是他罢官后无奈中的仓促选择。学界为了完成诗人的完美形象,故乐于弃官说而未能深究罢官的真相。 相似文献
992.
邹其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6):711-715
朱熹美学思想是宋代美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弘扬与提升。中国传统美学是一种人生美学,其性质和作用并不只是在于传达美的知识,而在于培育和提升人的生存境界。 相似文献
993.
谢桃坊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1):1-7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译述的西方近代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在中国思想界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国学修养深厚,对中国传统文化能从社会进化论的观点给予批评。他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存在“好古忽今”的基本倾向,而且将政治与伦理混同,没有真正的政治学。从社会的实效考虑,他反对儒家的德治,主张法家的法治。然而儒家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又为严复所肯定,其晚年又以儒家的价值观念为立国之本;他坚持中学与西学的分立,以为中学之真与西学之新互为消长,而真正的国粹必将长存。近年来,怎样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价值又成为新的学术问题,严复的见解对我们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994.
毛毓松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5(3):98-10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用《广韵》中大量训诂资料,求证《说文》本字本义,纠正今本《说文》的讹误,力图恢复古本《说文》的原貌,同时用历史的眼光审察《广韵》,把《说文》释义与《广韵》释义进行比照,以《说文》本义为主线来贯通《广韵》中的引申义与假借义以及古今词义的差异,纠正《广韵》的释义之误。 相似文献
995.
李良品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77-80
杜甫去蜀前后 ,具有三对既矛盾又相联的心态 :一是暂酬知己与辞幕归隐 ;二是东游荆楚与北返故园 ;三是飘泊无定与随遇而安。了解诗人去蜀前后的复杂心态 ,有助于研究诗人晚年的思想、生活及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996.
Lunzhuwangmu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前秦时氐族散文家苻朗《符子》,集中体现老庄“无为”思想,并不乏文才横溢的寓言体散文之作。整体分析《全晋文》载清人严可均辑苻朗佚文,联系苻朗身世与所处国势,史文印照,尽显作为氐族贵族及亡国者的苻朗在“魏晋风度”之中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997.
何霄燕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8(2):54-56
从丰子恺和朱自清的同题散文<儿女>所流露出来的不同生活旨趣和人生况味入手,进行对比阅读,认为,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情感色彩来源于不同的思想特质和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来源于不同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998.
薛宝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15
诠释者历来对杜诗情有独钟,其诠释理想多在得作者本意,以便启后学于迷惘,成杜氏之功臣。在此诠释理想的指引下,诠释方法也得以丰富和发展。在对杜诗的“意诠”中,大体上以“以意逆志”、“以意捉志”、“以意遇志”等诠释方法为主。而在这些方法的运用中,又因诠释者对诠释距离把控的微妙差别,而带来不同的诠释体验:诠释者或幻想化身为杜甫,身临其境地去体察其创作时的种种情形;或借对杜甫诗句的阐释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意绪;也有的完全凭借自己的才情高下去直观地感受文本意义,以求得与作者心灵的契合。 相似文献
999.
杨扬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01-503
从传统的翻译理论来考察,严复的译著往往被视为“不忠”与“改写”,但如果把严复的翻译置于以Lefevere为代表的操纵理论学派的角度下重新审视,会发现严复的翻译是他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两种因素共同操作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00.
吴宏一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3):5-11
笔者拟就中国诗歌史上有关“以复古为革新”之理论主张,自唐初至明末清初为止,检讨相关资料,作一较深入之探索辨析。此为第一篇,系以陈子昂为讨论重心。
初唐陈子昂为矫正当日齐梁绮靡之遗风,及沈期、宋之问工于声律之习,标榜“汉魏风骨”,提倡以复古为革新。此后李白、杜甫等人相继而起,终于蔚为风气,使唐诗开创一新局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