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离骚》结构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形成、变化与发展的客观规律,《离骚》的结构可以归纳为“一线两段一结”的“因果层次”式结构:全诗围绕诗人孜孜追求生命关怀的这条情感主线展开了两大段落;第一大段的“双重困境”布局揭示了诗人产生特定心理与情感的现实根源,第二大段则细腻地描写了在特定心理影响下诗人心灵世界波澜万千的情感冲突;“乱曰”为一结语。这些结构特点突出地塑造了一位高大、光辉的抒情形象,表现了结构艺术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62.
汉代拟骚诗是对屈骚的解读之作,在语词、句式、修辞手法、体式等方面均受到屈宋辞的影响;但受汉大赋的影响,又表现出重铺排罗列、描写细致以及骈偶化、整饬化的赋体特征。  相似文献   
63.
《离骚》用名目繁多的芳草佩饰来象征诗人一种追求,本文认为这些芳草佩饰是《离骚》的主线意象,有统率全诗、结构全诗的作用,象征诗人的“美政”理想。  相似文献   
64.
元初南北赋家面对宋金律赋弊端,都以复古振衰救弊,在入元之初就已大力创作古赋,远早于元仁宗恢复科举变律赋为古赋。不过他们的宗尚同中有异:两者都有骚体赋,南方赋家数量多、篇幅短,范围广泛,甚至说理、文化赋也用骚体;北方赋家仍用骚体抒情,但却从字词、句式、感情、手法等多方面拟骚。两者都宗汉,但北方赋家乘元初雄浑之气,大多数题材都讲究层层铺排,夸饰渲染,有铺张扬厉的汉大赋之风;南方赋家则只在铺叙家乡风物的地理赋中宗尚散体大赋。两者都有宋文赋,北方赋家多拟苏轼之赋;南方赋家多宗议论说理的宋朝古赋,有大量"击壤体"的理学赋。此外,两者一北一南,北之沉雄,南之清婉,风格各异。  相似文献   
65.
现当代楚辞学界对《离骚》的创作时地仍然有许多不同看法。根据对汉代学者的有关记载和对《离骚》及其它可靠屈原作品的仔细、全面的解读与分析,《离骚》最有可能是在约楚怀王(公元前313年)至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间被绌或待放于汉北时所作,是屈原流传下来的最重要和最早的作品。  相似文献   
66.
在《离骚》中,屈原就对时间表现出异样的敏感和独特的体验。他往往把时间感受同人生感慨联系起来,将自然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就《离骚》的时间意识而言,其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以示表层时间,另一种是通过自然物象的变化、活动空间的转换以示潜层时间;其表现内涵也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回忆过去来表现"时不我遇"的失落感,另一种是通过想象未来来表现"时不我与"的忧患感。  相似文献   
67.
从中唐元稹、白居易写实派,到古文运动领袖韩愈、柳宗元风雅“美刺”比兴的积极倡导,再到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等人“颂美讽刺”的文学主张,均是《诗经》精神的最好体现。至于屈骚精神,则得到了中、晚唐诗人普遍而自觉的接受。韩愈、柳宗元继承并发扬了屈原“发愤以抒情”的言说方式,揭露黑暗,反映社会,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杜牧、李贺、李商隐、皮日休、陆龟蒙等优秀诗人,或追慕屈骚精神,或力仿屈骚作品,或承传“香草美人”,或同情屈原遭遇,屈骚精神得到了人们普遍的称颂与赞美,并取得“风骚共一源”的认同,尤其是屈原为唐哀帝诏封为昭灵侯之后,屈原形象则更是空前高大。  相似文献   
68.
刘娟凤  张茗翔 《学术界》2012,(4):169-174,288
本文主要讲述了北京大学政治学教授宁骚的学术与人生历程.详细介绍了宁骚教授在非洲研究、民族政治学、公共政策学与比较政治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与贡献.同时还介绍了他作为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导,作为学术带头人对学科建设的关怀.  相似文献   
69.
孟修祥 《云梦学刊》2001,22(2):9-12,16
陈子昂与屈原有相同的文化思想品格,但缺少屈原的怀疑精神;接受"发愤抒情"的文学传统,却没有屈骚"忿怼之极"的强烈之情;托香草美人以抒情言志,本于诗人悲剧命运的相似性,人格心理的认同感.故陈子昂对屈骚既有接受,也有变异.  相似文献   
70.
哀辞以悼童殇、吊文以慰亲属、诔文以彰德行、祭文用于典祀,它们均以亡者为悼念对象,都指向一种哀痛伤心的情感。《楚辞》中的《国殇》、《招魂》、《大招》等作,对上述哀祭类韵文的兴盛影响极大,而贾谊《吊屈原赋》这篇楚骚体赋作,更被视为哀吊文的首出之作。同时,楚骚体的“兮”字句,是哀祭类韵文中重要的句式之一;而“兮”字句与四、六言的搭配,可以增加句式变化、加强抒情效果,并在作品中起到结构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