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26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试论环境资源法之法律目的产生的伦理思想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竺效 《学术交流》2004,(3):15-21
每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都有其特有的法律理念,法律理念的实现有赖于构成该国法律体系的各个法律部门的分工和协作,因此,必须将法律理念具体细化成作为各个法律部门统率的部门法之法律目的。环境资源法的法律目的有其产生的环境伦理思想基础,通过比较中国古代的环境资源保护思想、源于西方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思想,我们应当将已被发展了的以"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权利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我国环境资源法之法律目的形成的主要伦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2.
调动高校知识型“两课”教师工作积极性 ,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能力 ,实现高校“两课”培养目标的关键是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当下构建这样的激励机制的应对策略有五方面内容 :一、形成平等参与“两课”教学与改革的合作伙伴关系理念 ;二、面向未来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三、提供足够大的成就实现机会空间 ,保持适度的竞争和压力 ;四、自主、创新和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注重感情投资 ,增加人际沟通渠道 ,使学校人事管理更加富有人情味。  相似文献   
33.
民事诉讼目的理论是民事诉讼法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 ,数代学人对此进行的深入、持久而有效的研究形成了几种颇具代表性的学说。本文试图通过对现有学说的分析和评价,探索民事诉讼目的理论的规律性认识,并结合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和我国的现实国情,着眼于实践性和政策性,构筑更有建设性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我国民事诉讼目的理论。  相似文献   
34.
鼎革新风,斗转星移。民国进入新旧社会更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为方志的解放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从而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的民国方志学理论。本文在系统阐述民国方志学理论发展过程的同时,对其中重要的创新之处加以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试图得到国内史学界对民国方志学理论的关注,并起到抛砖引玉之功用。  相似文献   
35.
论德育目标的价值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德育领域的具体化。它在本质上是德育价值的凝结状态,是其自身前提性条件的整合统一,是德育活动中的价值枢纽。德育目标的层次间、域分间的辩证联结,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处理德育目标时,必须注意协调过程目标与终极目标、首位目标与非首位目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论大学文化与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即文化。大学文化要坚持先进性要求,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中华文化,体现个性文化,体现 世界眼光。大学文化是"化人",要发挥大学文化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结构及刑事诉讼运行机制等核心范畴与人权密切相关,科学的刑事诉讼程序必然体现人权精神,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应当从立法目的、诉讼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作出修改与调整,以适应保障人权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8.
知识产权法目的与利益平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晓青 《南都学坛》2004,24(3):77-83
知识产权法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和科学文化繁荣的社会公共利益目标两个方面,这种二元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以激励机制为基础、以利益平衡的调节机制为手段的。在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和商业秘密法等知识产权专门法中,都存在这样的平衡机制。如著作权法通过确立思想与表达的二分、公有领域的构建、权利限制等制度设计与安排,建立了这种机制,从而能够实现其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39.
民事责任制度对于实现建筑法的立法宗旨,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机制和作用,而我国现行建筑法律责任体系中民事责任规范过于原则、简略,难以有效实现建筑立法的宗旨。因此,从确定性、合理性、系统性、可预测性诸方面完善建筑立法中的民事责任制度,确立其在建筑法律责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0.
旅游法的立法宗旨、名称、调整范围及其与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是旅游法立法必须思考的几个基本问题。由旅游活动的多重性及其本质所决定,旅游者主权理念应成为未来旅游法的立法宗旨,旅游法应合理确定其调整范围,以突破产业立法的狭隘思路,并积极推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