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1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民族学   7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00篇
理论方法论   95篇
综合类   2024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试论中国古代宗教崇拜对象及天人关系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宗教的崇拜对象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 ,从原始宗教发展而来 ,主要是“人”对抽象的“天”进行崇拜。后来 ,在儒道两家的批评和改造下 ,其崇拜对象逐渐由“神灵之天”向“义理之天”、“命运之天”以及“自然之天”演变。与之相应的天人关系 ,也由“天人相分”到“天人相通”,直至最后发展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2.
文学史的核心价值与古今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分析在过去的文学史研究中古代与现代相互隔绝的成因与弊病 ,提出从重新阐释中国文学的历史与传统入手 ,沟通古今文学 ,研究其演变的过程 ;提出文学史的核心价值是文学与人性发展的关系、文学在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并主张以此核心价值为主线来研究古今文学之演变。  相似文献   
23.
东汉末年 ,随着私人讲学盛行及魏、西晋统治中心河洛地区的玄学流行 ,河西五郡及与之毗邻的关陇地区成为汉代章句之学的重镇。但在西晋末年 ,由于外来学者的涌入和外出凉州士人的归来 ,凉州学术逐渐失去其地方特色 ,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五凉学术与西晋有前后承继关系 ,体现出魏晋学术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24.
古代湖南旱灾发生的频率呈加快趋势 ,明代以前旱灾危害大于水灾 ,从明代开始水灾的危害开始超过旱灾。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引发饥荒、死亡和其它灾害。  相似文献   
25.
语法教学体系跟科学体系有关系、有区别。根据今古专书注释考据中的语法分析,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宜有旬读与层次分析、语义关系分析、语词搭配分析、旬式词序历史变化分析、语用和语境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26.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发现古人对和谐的理解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一种大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关于和谐的本质、和谐的价值、以及如何能够达到和谐等方面,在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有比较完善的思想论述。  相似文献   
27.
中国古代的隐喻研究开始早、成果丰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品格:大量实例充分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在隐喻言说上更加侧重“隐”,强调“暗示”;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人就已经对隐喻的概念、原理、分类、功能、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隐喻理论;中国古代的隐喻理论大致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由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现存史料考证,未发现唐代诗人李白与王维有酬唱的诗文以及互相交往的记载;认为李白与王维人格之质的牾不谐,以及李白自负又自卑的双重性格,才导致了上述文学史实的发生;对李白这一矛盾复杂性格特征的梳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李白的思想,读解李白的诗歌。  相似文献   
29.
自然法从早期的希腊自然哲学中汲取了大量的养分,在希腊城邦的历史终结时,它演变为一种伦理秩序,经过西塞罗和务实的罗马法学家的转化,它最终成为法学上的一个永恒的命题。  相似文献   
30.
强行记诵可以提高记忆力,良好的记忆能力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条件。牢固记诵,可加深理解。广博记诵,能增强才干。背诵优秀作品,启迪智慧,熏陶思想,净化心灵,改变气质,丰富内涵,提高人的品位,获益良多。古代文学教学应认真抓好背诵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