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06篇 |
免费 | 514篇 |
国内免费 | 20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67篇 |
民族学 | 651篇 |
人才学 | 5篇 |
人口学 | 144篇 |
丛书文集 | 2951篇 |
理论方法论 | 785篇 |
综合类 | 15260篇 |
社会学 | 954篇 |
统计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82篇 |
2021年 | 122篇 |
2020年 | 165篇 |
2019年 | 158篇 |
2018年 | 181篇 |
2017年 | 182篇 |
2016年 | 298篇 |
2015年 | 398篇 |
2014年 | 985篇 |
2013年 | 1037篇 |
2012年 | 1395篇 |
2011年 | 1478篇 |
2010年 | 1263篇 |
2009年 | 1267篇 |
2008年 | 1342篇 |
2007年 | 1742篇 |
2006年 | 1750篇 |
2005年 | 1446篇 |
2004年 | 1440篇 |
2003年 | 1365篇 |
2002年 | 1082篇 |
2001年 | 863篇 |
2000年 | 478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数字像一种文化基因 ,进入到文化的诸多领域 ,从而衍生出了独特的数文化。由于数字兼有语言符号和文化符号的双重属性 ,数文化自然成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又一研究视点。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许多学者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领域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少数民族数文化问题也日益得到关注与重视。然而 ,就其研究范围、内容、方法等而言 ,尚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此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2.
试论少数民族对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代开始 ,北京逐渐成为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也成为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交汇之地。北京的传统民俗文化 ,特别是服饰、饮食、居住、竞技娱乐、岁时节日等民俗文化 ,都曾深受少数民族 ,尤其是蒙、回、满等民族文化的影响 ,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与代表。 相似文献
103.
川南都掌蛮铜鼓文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上拥有巨量铜鼓的川南都掌蛮 ,既是铜鼓的使用者 ,又是铜鼓的铸造者和铜鼓文化的原创者。都掌蛮铜鼓在使用、流传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伴歌节舞、媚事鬼神和夸富显贵、集众征战的社会功能 ,铜鼓是都掌蛮的神灵之物 ,也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都掌蛮铜鼓文化与悬棺葬俗交融渗透、融为一体 ,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铜鼓文化的内涵 ,更从本质上表现出铜鼓文化是都掌蛮古老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4.
清王朝建立初期,文化方面面临着矛盾与融会接纳的发展趋势。结果是满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融合,而对以天主教为载体的西方文化接纳是有限的。在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其矛盾之处在于文字狱的迭兴和大型古代典籍集成式编纂等,而对天主教、外来文化则因统治需要和皇帝个人兴趣,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105.
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追溯了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认为两国历史上音乐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友好的,促进了两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6.
试论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重构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重构的必然性、多元性、个体自愿性、长期性等特点的分析,论证并指出:西部开发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重构是必然趋势,并且这个重构是长期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应以个体自愿的原则为基础,让各种文化的主人从多元的社会文化取向中自主选择取舍,以达到“中和位育”的最终结果,在西部民族地区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混一的文化环境。与此同时,笔者对学术界中值得商榷的提法也进行了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107.
伊朗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悠久的历史,在伊朗成为伊斯兰教国家之后,伊朗伊斯兰文化对中国穆斯林民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在中国穆斯林文化教育及苏菲派门宦方面的影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08.
80年代 ,人类学曾经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写文化”大论争 ,其代表就是《写文化 :民族志的诗学和政治学》与《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 :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其核心问题就是民族志写作中的修辞、叙事的政治和策略等 ,对传统民族志提出反思和挑战。之后 ,一些人类学家鉴于“写文化”基本只是提出问题 ,却没有提供答案 ,于 1998年结集出版了《写文化之后 :当代人类学的认识论和实践》 ,试图提出一些可能的方案。反观“写文化”和“写文化之后”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对人类学理论和实践发展具有深刻意义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9.
110.
论中华民族的多元民族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观是人们对一个民族包括自身民族与他民族文化的观念、态度和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观产生于多元的文化起源,形成于多民族长期的接触与交往。它既有多元的特征,也有一体的特征。在历史上,这种文化态度对中国各民族团结、国家和平统一以及社会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世界格局与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当今社会,多元民族文化观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