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77篇
  免费   3914篇
  国内免费   1165篇
管理学   2042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1779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567篇
丛书文集   15949篇
理论方法论   5090篇
综合类   85894篇
社会学   3592篇
统计学   4609篇
  2025年   13篇
  2024年   607篇
  2023年   748篇
  2022年   956篇
  2021年   999篇
  2020年   1231篇
  2019年   1154篇
  2018年   1145篇
  2017年   1434篇
  2016年   1530篇
  2015年   2113篇
  2014年   5285篇
  2013年   6357篇
  2012年   6793篇
  2011年   8012篇
  2010年   6580篇
  2009年   6766篇
  2008年   7133篇
  2007年   9072篇
  2006年   9215篇
  2005年   8580篇
  2004年   8208篇
  2003年   7942篇
  2002年   6452篇
  2001年   5384篇
  2000年   3162篇
  1999年   904篇
  1998年   445篇
  1997年   360篇
  1996年   313篇
  1995年   262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100篇
  1983年   71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59篇
  1980年   50篇
  1979年   52篇
  1978年   46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格萨尔》学领域研究说唱艺人是重要的课题。世界绝大多数著名史诗已成固定文本,没有传唱艺人,而藏族史诗《格萨尔》仍以活的形态被艺人传唱,这一切应归功于神奇的说唱艺人。因此,挖掘、发现、调查和研究说唱艺人是抢救、整理《格萨尔》的重要环节。作者通过实地考察、探访艺人,首次研究《格萨尔》少年说唱艺人斯达多吉,并分析该艺人的说唱特点等。  相似文献   
52.
新疆回族驼运业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回族研究》2006,(3):21-30
伴随着自元代起始的徙居,地处丝绸之路孔道的新疆回族便开始了远距离经商贸易活动。作为集货物运输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商旅组织,回族驼运业随丝绸之路的兴衰而消长。到民国后,回族驼运业迅猛发展,在新疆驼运业中,规模最大,经营活动范围最广,资金最雄厚,社会影响最巨。本文依据田野调查资料及文献记载,对新疆回族驼运的组织与功能、通商路线与营运货物、驼运业兴起的原因及驼队的演变、新疆回族现在的经商运输情况等,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53.
本文考证了明清时期山西、江西、奉天、湖北所属州县14位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54.
古代北方民族,常常形成实力强大的集团,对中国历史的全局产生重大影响。在国家政治组织层面上,征服王朝既采纳了一些汉法,又掺入了不少原先政权的制度因素,这样的结合导致了真正的君主专制。女真人政权的合法性得到境内大多数汉族知识阶层人士的认同,蒙古人的元朝则有些逊色。辽、西夏、金、元等王朝非汉族的统治,并没有改变汉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基本面貌,它们的影响主要是政治上的。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从蒙古族进入青海的不同历史阶段,简略的叙述了青海蒙古族服饰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及形成后随着地域、自身的发展和周边民族的不同而又形成独特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别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指出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精神实质下对民族平等团结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认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7.
新中国成立 5 0年来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 5 0年代初到 70年代末 ,在“均衡发展”战略指导下 ,对西部地区进行过几次较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80年代初到 90年代中期 ,在共同富裕与“两个大局”思想指导下 ,在西部地区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 ;90年代中期以来 ,实施对口支援 ,使西部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之际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这必将对西部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8.
蒙古族是热河地区主要民族之一。本文揭示了元、明、清时期该地区的蒙古族与其他民族间军事争战,造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在和平时期各民族间互助合作,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9.
民国时期的第三次康藏纠纷由国民政府主持调解,反映了国民政府对康区和西藏的统属关系。由于康藏纠纷的复杂性,国民政府在处理过程中的措施和原则,实际上是国民政府的治藏政策的综合反映。研究这一历史事件,有助于认识近代中国治理西藏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60.
论团结抗日民族政策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抗日图存,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团结抗日的民族政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各少数民族有自治之权,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尊重其语言文字和宗教习惯的自由。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各少数民族的英勇抗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