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科尔沁地区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孕育了别具风格的科尔沁文化。〔1〕本文通过通辽地区各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说明科尔沁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大量的考古发掘成果的发表,可以看出8000年前该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科尔沁历史源远流长,连绵不断。通辽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累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保护和利用好通辽地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相似文献   
32.
吕喜林 《阴山学刊》2005,18(6):114-117
纵观包头地区文物与考古和历史沿革,可以看出包头地区的文化特色有: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各个时期的文物出土与考古发掘虽不平衡,但前后相连,基本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文物链;体现了鲜明的从农耕文明到畜牧文明的过渡特色;体现了中华文明民族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33.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应该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个积极的、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文物保护责任体系,以文物保护责任体系来约束工程建设活动,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34.
数字易卦的源头可上溯到八千年前。自伏羲时代经炎黄时代到夏商时代,数字易卦走过了它五千余载的漫长历程。出土的大量文物考古资料表明:数字易卦本为易经的根基和来源,易经则为数字易卦的演变、发展、升华和突变;二者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介绍了日本著名汉学家石川三位男教授在研究《诗经》、《楚辞》上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并举实例对石川教授将文化人类学引入到文学研究中来的学术路径作了说明。文章希望中国学人能从石川教授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中吸取到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6.
根据古籍记载研究,三皇及其顺序应该是伏羲、燧人、神农。伏羲是渔猎时代的代名词,燧人主要是由于钻木取火、击燧取火而得名,神农是早期农业的代名词。五帝当以《史记》所载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较为合理,它们都不是原名,而是代表部族、邦国的名称,把邦国名称人格化,成为世袭领袖的名称。五帝之名是人名、是世袭首领名、是部族、邦国名,也是一个时代之名。《纬书集成》中的《易纬稽览图》和《春秋命历序》把五帝视为若干世的时代名称,或者说是一个族团、一个邦国的名称,是比较合理的。五帝分别与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对应,可考虑:黄帝时代文化为庙底沟类型文化、大河村类型文化;颛项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早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帝喾、尧舜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中晚期。黄帝的年代当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年代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7.
分析鉴定考古材料属于科学研究行为,关注和强调的是认知的客观性。但对来历不明或盗掘文物进行研究鉴定,可能使文物学术价值转化为市场商业价值。文物的商业化——为了个人利益文物作为商品被利用——将导致对考古遗址的破坏,摧毁增进人类知识的基础。公共利益原则是科学活动的基本伦理原则。西方学界已认识到文物鉴定事关考古学职业伦理,对科学行为与伦理责任之关系进行了反思并制定了相应的伦理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38.
古蜀有蚕丛、柏濩、鱼凫、杜宇、开明几个王朝,其中鱼凫时代位居第三。古蜀各王朝传说信息条数分别为4、0、3、11、14,鱼凫时代是一界线。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志》,古蜀历时三、四千年,与新石器时代考古结果相合。前三代历时约1500年,后两代历时仅500年,故鱼凫与杜宇之间并不衔接,中间且有上千年的空白。据《山海经》知,鱼凫族实受颛顼族迫害而逃亡。从地名线索得知,此族沿岷江南下,再沿长江东至鄂西。由此可见鱼凫时代为古蜀社会转型期。  相似文献   
39.
从考古看闽越人的农耕经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两汉时期闽越人的农耕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晚期,其原始农业开始出现;在距今30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刀耕火种型的农耕经济始占主导地位,西汉早期仅在靠近内地的闽北和政治中心的福州才发展为锄耕和犁耕农业。闽地在先秦两汉时期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独立的地理单元,导致了闽越人的农业经济长时期落后于周边地区,直至六朝时期随着北方汉人的迁入,闽越人的农耕经济形态才逐渐缩小与内地的差距。  相似文献   
40.
大量考古资料显示,战国秦汉时期的陕北地区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经济文化繁荣阶段,这种繁荣景象的出现与中原王朝出自于稳固统治巩固边疆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有密切联系,但过度的垦伐和气温的干冷则造成了陕北地区从东汉初期出现了自然环境恶化和土壤沙漠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