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翟英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60-62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口语课的方案设计。首先阐释了口语教师了解学生口语实际水平的必要性及方法;其次从如何处理好听说读写各项言语技能的关系、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互动型”教学模式、对待错误的态度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来强化口语等方面进行了诠释,以便为今后的口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2.
张抗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629-631
语言符号是一个对立而又统一的整体,它既存在任意性,又具有象似性。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制约着任意性,与此同时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为理据性提供选择的机会;从语音象征角度,利用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分析,语言符号是从任意到象似的连续统一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却又互相对立、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53.
杨万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168-171
本文称语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英汉习语为对等习语,并从语用意义与指称意义的一致性角度以及隐文化层面考察了英汉对等习语的象似性;认为存在完全对等、指称意义不一致但构成模式一致、指称意义与构成模式都不一致的三类英汉对等习语。 相似文献
54.
张建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80-82
在日语中,约1/5的拟声拟态词是多义词,这些词加大了日语学习的难度。通过对其多义特性的考察发现:拟声拟态词的词形具有特定的语义倾向;拟声拟态词的多义性与词义的象似性紧密相关;通感、换喻和音象征对其语义变化过程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5.
户进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68-73
文章从动词结构、动词修饰语、名词修饰语和固定用法等几个微观层面研究了英语语言结构中所体现的距离象似性现象。文章研究发现,英语中的许多语言结构都可以从象似性的角度到阐释,不同的语言结构形式背后蕴藏着不同的认知程序和交际动机,而距离象似性现象则是体现这些程序和动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6.
David T. Gooma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ement》2013,33(3):188-197
In this report from the field, computerized auditory feedback was used to inform order selectors and order selector auditors in a distribution center to add an 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 (EAS) adhesive tag. This was done by programming handheld computers to emit a loud beep for high-priced items upon scanning the item's bar-coded Universal Product Code (UPC). Adding the auditory component to the visual component of the handheld computer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untagged EAS items leaving the facility. The role of 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ement practitioner in applied settings in designing interventions—some of which can be quite simple and inexpensive, yet add tremendous value—was examined. 相似文献
57.
肖晓亮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婉言指说话者采用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物的语言现象。由于交际需要和自身属性,它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新事物的出现,日常生活的变化和人们认识的深化、观念的转变都会使婉言不再委婉,交际的需要就促使创造新婉言来代替旧婉言。本文从婉言变化的原因机制,总结婉言发展变化的两种模式(辐射型与连锁型),并对其进行象似性分析,预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8.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转移否定的情态隐喻功能与认知理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会平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01-104
根据功能语法中的隐喻理论及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原理,深入地分析了传统英语语法中所罗列的转移否定现象,认为转移否定的原型形式中有两种情况可认为是情态隐喻的结果,且从根本上说,具有认知心理理据。而转移否定的非原型形式,虽然与情态隐喻无关,但是依然具有认知心理理据。为加深学习者的理解,基于汉语语料库分析对比了汉语中相应的转移否定情况,发现只有主观转移否定形式的存在。 相似文献
59.
新闻标题的象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似性理论的主要原则(映像象似、拟象象似和隐喻象似等)在新闻标题的句子结构、修辞、字体、排版等方面都有体现。运用象似性理论分析新闻标题,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挖掘更多新闻背后隐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赵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73-76
本文以词汇意义为例,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框架下,分析语言符号所具有的基本性质——语言符号的依存性和开放性,进一步探讨词语的象似性的理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