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4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76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28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对《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998 年五年载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包括收稿及刊用率,稿源,分类,内容,篇幅,出版时滞,作者情况以及各类基金论文发表情况等.将其统计结果与文献〔1〕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刊用率,出版时滞和文章篇幅均较上一个五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2.
对改革当代中国学术期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才高 《云梦学刊》2010,31(2):27-31
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稿选文缺乏健全的制度保证;办刊主体的行政化:编排规范不当导致以人取文,也导致读者看人读文;因科研评价机制不科学所致的学术腐败使学术期刊深受污染;经费缺乏明确政策规定等。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学术期刊宗旨,必须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1)加强审稿选文的制度建设;(2)实行实职主编制,扩大主编与责编的自主权;(3)改革编排规范:增加编者按(重点论文导读)与作者自述的“课题价值”与“创新点”,取消“作者单位”与“作者简介”;(4)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加强学术腐败惩治力度;(5)创办多家学术批评专刊,改革学术期刊评价方式;(6)明确学术期刊性质和经费来源及额度,确保经费足额到位。  相似文献   
83.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2012,59(6):697-729
Drawing on the work of Didier Eribon and his theor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ay male subjectivity, this article examines different “texts,” broadly defined, that grapple specifically with straight men attempting to represent male homosexuality: Norman Mailer's essay, “The Homosexual Villain”; the Bravo reality television series Boy Meets Boy, and Michael Griffith's short story, “Hooper Gets a Perm.” These texts represent attempts by straight authors to grapple with queer experience in ways that move the imagination of queers beyond simple stereotypes or uncritical explorations of the sexual “other.” In the process of examining these text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re addressed: What happens when a straight man attempts to represent a gay man? Does he “get it right,” and is such a question even useful? More specifically, what is the value in having straights imagine queerness? Is such an imagining possible? Is such desirable? And, if so, what are the contours of such an imagining—as well as its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pedagogically, personally, and politically? Ultimately, I contend that the straight imagining of queerness offers rich potential for mutual understanding; furthermore, attempting to understand what goes into the making of those representations tells us much about how queerness circulates in our culture as a subject, a figure of discussion, contention, and representation.  相似文献   
84.
梳理了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再到现代、后现代时期作者的地位的嬗变过程,分析了作者从立足于“实在论”的客观实在,到作者自我意识的凸显使“实在”的作者变成“假定”的存在,从在作品中的失语到作者被隐匿于文本之后,再到被排除出批评家的视野,作者最终被颠覆、埋葬的现象.在作者的权威不断遭受挑战以至于最终作者“被死亡”的过程中,处于文本另一端的读者的地位不断上升,文本的独立性逐渐显现,从而走向自由愉快.这种双向逆动的趋向展现了消解中心、颠覆权威的解构的浪潮,以及“观看”的多样性成为可能的趋势.  相似文献   
85.
Jan Čulík 《Slavonica》2013,19(2):113-134
ABSTRACT

Using close reading of Kundera's texts, Jan ?ulík argues that many arguments in Milan Kundera's literary works are deliberate provocations. Kundera's approach is undoubtedly related to post-modernism, although he used his mystification techniques long before the arrival of postmodernism, as early as in the Stalinist 1950s when he published fake quotes from Lenin in official Stalinist publications. In Jan ?ulík's view, it is the purpose of Milan Kundera's systematic use of false facts, distortions and disrupted logic to warn his readers against against the unreliability of words and human communication. Kundera seems to argue that the world in its complexity is basically unknowable and the only thing that is left for us is, in despair, in our ignorace of what is going on around us, to carry out pranks.  相似文献   
86.
1956—1966年是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奠基和形成时期,也是改革开放前的最佳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国内各大期刊杂志上发表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研究论文。从作者群的分布上看,既有专业的自然辩证法工作者,也有科学家、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以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既有国内学者的研究,也有国外学者的参与。通过考察这十年间自然辩证法研究论文在作者群分布态势上的特点,定量揭示这一时期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为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一些岛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87.
欧·亨利《二十年后》在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无一定论。欧·亨利对于作品中人物究竟持何态度,从隐含作者切入,基于文本细读,深度分析作品,指出隐含作者表面行文温和,实际上却深刻鞭挞了社会黑暗面。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缘于个人经历与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88.
仁道是儒学和齐鲁文化的核心,强调亲亲、仁民、爱物,关注人的价值,倡导天人合一。这种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仁道精神与近现代人道主义精神息息相通。深受齐鲁文化影响的现代山东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所体现的儒家人文精神与20世纪人道主义精神相融合,共同构成了山东作家特有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89.
诠释学者在诠释文学作品的意义时,总是会涉及如何看待作者意图这一问题。诠释学界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看法,巴赫金的看法与之有相近之处,同时又有巴赫金的独到之处。巴赫金始终认为,作品中总是存在或明或暗、可以揭示的作者意图,巴赫金主要是从小说话语中的多声性和对话性视角来深入诠释作品中的作者意图,这一点在复调小说理论中也得到了集中体现。巴赫金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视为复调小说,认为这类小说不同于独白小说的一个根本之处就在于作家在实现自己的作者意图时,采用了一种与人物对话的表现方式,从而使复调小说的作者意图充满了对话性表现力。  相似文献   
90.
中国政府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以中国知网和ISI Web of Science为主要检索库,以1995年至2010年为检索时间段,将检索到的4563篇国内文献和507篇国外文献,从学科分布、文献发表时间分布、作者分布以及文献内容等不同角度对比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不同,分析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侧重点,指出目前国内外从管理学角度研究生态旅游的文献相对较少,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在研究深度与广度、研究方法、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以及生态旅游环境监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