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386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31.
爱情道德观是爱情观的基本要素。我国大学生对爱情道德以及处理爱情道德关系的原则与规范的认识,既明确又模糊,道德情感呈现多极,道德意志表现脆弱,正是大学生们爱情道德心理矛盾冲突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32.
封铁英  李梦伊 《西北人口》2011,(6):45-49,54
相对于日益完善的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言,事业单位现行制度的改革进程有所滞后,这不仅阻碍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更加重国家财政负担,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制约瓶颈。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陕西省西安市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基于个体因素的视角,系统分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及其对养老保险缴费率、替代率、计发方式和管理体制等制度要素的改革期望,并参照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实践的成熟经验,提出符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观意愿、满足制度改革客观需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3.
人何以在生存?不同的哲学流派有着不同的回答。意志主义认为是“自由意志”,存在主义认为是人的“自由选择”。他们都是把人存在的根据归结为个人内在情感体验,在论证的过程中都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困境。唯有马克思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关联的“自由劳动”出发,才真正科学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34.
言为心声,作家通过自传的形式来向外界抒发内心的志向,以此来与外界进行抗争,希望得到外界的理解和支持,这是中国现代作家进行自传创作的一种动机.了解这种创作动机,有助于还原他们真实的内心感受,理解他们的人生志向,认识一个真实的现代作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5.
本文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道"与卢梭的"公意"相比较出发,指出"道"与"公意"虽然是前现代和现代政治哲学的不同概念,却具有相似的内容和功能,因而在现实政治的展开中也呈现出同样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6.
阿伦特认为哲学家出于对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偏爱而几乎一致地怀疑和否认意志。意志作为一种内心经验并不为古希腊罗马人察觉,随着城邦政治的衰落和基督教的直线时间观取代古代的循环时间观,意志才开始被发现。我能与我愿意之间的冲突的发现使自由从一个政治的概念变成了内心的意志自由概念。  相似文献   
137.
伊壁鸠鲁学派从原子运动的偶然性出发,推导出人的意志自由,道德责任的前提获得成立。斯多亚学派由于坚持泛神论的本体论,逻格斯统治着一切,人类便失去了意志自由,道德责任得以消解。两个学派还由此出发得出了不同的人生目的论,伊壁鸠鲁学派主张追求快乐而斯多亚学派主张服从上帝。  相似文献   
138.
康德的“绝对命令”是在有所欠缺的经验之上产生的自由意志或善良意志对有所欠缺的经验的“批判” ,其前提和内容都仅仅在于其“善良意志”之中。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认为伦理学是超验的 ,求善的愿望只是人们共有的一种值得尊重的倾向 ,关于伦理的命题是无意义的 ,人们的伦理行为有转而追求“非自然倾向”并引向无序发展的可能 ;后期哲学把伦理学问题等同于美学问题 ,伦理学问题变成“如何表述”伦理学命题的问题 ,表述的结果是拒斥形而上学的一劳永逸的答案 ,追求生活形式的多变结局  相似文献   
139.
爱丽斯·默多克于1957年创作的《沙堡》(The Sandcastle)是一部关于婚姻出轨的伦理小说。分析指出,小说中莫尔与雷恩之间的"婚外情"揭示出人是一个斯芬克斯因子的存在,体现出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因"欲"而起的"婚外情"是其自由意志没有得到抑制、摆脱道德责任的非理性意志占据上风的结果。激情过后,自由意志的力量渐渐减弱,理性的回归成为必然。莫尔最后的归家选择是其伦理意识回归的表现,其间,理性意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该小说对于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的婚姻伦理关系也有着重要的道德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0.
"自由意志"的萌动与毁灭--蔡伯喈悲剧的人文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琵琶记>的主人公蔡伯喈历来是个否定性形象,如果将他放在世界文化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就会发现这个人物性格中有当时西方流行的人文主义思想色彩的"自由意志".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自由意志"根本无法实现.因此,蔡伯喈的悲剧是中国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