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64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近年来,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师生双方角色认知的差异;师生生活和生存压力增大;忽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设等方面。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要从教师做起,准确把握师生关系的内涵,努力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教育方式,提高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的教育和引导,要关心爱护教师。进而通过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2.
由于BT模式建设项目运作的复杂性,工期索赔造成项目工期延长的同时,项目的融资费用上升,导致项目回购总价款的增加。分析可原谅工期对建设项目的影响,研究工期索赔对项目建设期融资费用的影响机理;计算可原谅的工期延误引起的项目回购基价增加值,验证其影响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工期索赔造成融资费用增加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3.
积极构建具有河北人文精神特质的大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大学的根本属性。大学文化面向社会,主动从地方文化中汲取营养,融入大学自身意志,进一步推动了大学走出象牙塔,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河北高校汲取河北人文精神的内涵,丰富大学文化,既是对学校文化的升华,也是对河北人文精神的传承,是当前河北高校文化建设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94.
曾昭斌 《南都学坛》2005,25(4):114-117
中共三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他们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把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可靠保障,以执政为民为执政能力建设的出发点、归宿和落脚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95.
发展县域经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县域经济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应该从确立“富国强民”目标,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和自主创业精神,提高群众科教文化素养,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等四个方面,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联系实际提出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切实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指导县域经济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6.
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今后20年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本保证。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应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不断推动社区建设的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理论创新,把社区创建与社区规划结合起来,把政府职能转变与社区自治结合起来,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运行机制结合起来,把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开创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7.
文章首次提出了我国民族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中严重存在的"三重三轻"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8.
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精髓是“全民健身观念”。其特点为 :科学锻炼 ,终身体育 ;“三育并进” ,全面发展 ;体育大众化。其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论断对我国体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9.
古代社会,中西方的思想家们对理想中的社会生活模式"小康"都有过憧憬与描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提出"小康"、"小康社会"的概念内涵并付诸实践,使中国步入小康社会。江泽民同志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是一个高水准的、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注意它的阶段性、长期性,实事求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0.
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式,更要改变生活与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决定了研究消费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从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拉动、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享受型消费的转变。建设和谐的消费文化,即建构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相承接,以实现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健康、适度、公平、可持续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