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72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曹隽平的《抱朴求真》共四册,内容涉及书法作品、书法理论、艺术批评、收藏考据和采访交游等。其书法艺术作品华美而不乏骨力,流丽而不落甜俗,森严法度中呈现高雅,流畅秀逸中蕴含静气,表现了一种宁静、恬淡、细致、平和的静态之美。其书法理论宏观叙事与微观论证相结合,点面照应处理史料,让读者既能全面把握中国书法发展传承的宏观概貌,又能深入体察不同书家在书法史上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2.
夏目漱石对书画艺术有着特殊的感情,其书画艺术修养源自于家藏的名画,在之后的汉学和西学的学习过程中,他大量接触、鉴赏中国和西方书画作品,并与书画艺术家有广泛的交往,也在他们指导下练习书法和绘画,"漱石山房藏书目录"中有丰富的书画作品和理论著作。书画艺术对漱石的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创作中常以书画内容为题材,引用书画的某些元素,或借用书画艺术的技法和表现手段,丰富作品的内容和审美内涵,漱石还为绘画作品题诗,集书法、绘画、诗歌于尺幅之中。他的小说《草枕》、《三四郎》被称为"绘画小说",将书画艺术的内涵和精神融凝在小说创作中,融情于景,文中有画,以图像叙事,将文学与绘画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23.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得以发展繁荣的因素主要有:文字作为一种政治实用工具,从而使书法艺术得以产生;文人参与书法创新,使这一艺术得以升华;帝王崇尚书法,对这一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书法教育制度的建立,使这一艺术规范并呈“多元”模式;书法理论的形成,使这一艺术实现了“理性———实践———理性”的螺旋式前进。  相似文献   
24.
书法史上,书法遗迹版本问题的大量出现是在宋代,宋以前不明显.宋代书论文献中涌现出的书法遗迹版本问题,是与宋代大的历史文化背景相关联的.它不仅是宋代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极具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5.
书法结构历来为书家重视。在和文化视阈下重新审视书法结构,应将书法结构与笔法、墨法、书体风格、情感体验等因素联系起来,并在书法各元素的和谐统一中强化结构张力。  相似文献   
26.
作为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苏轼不仅精通诗词、文赋,而且擅长书法、绘画。他重视书法创作理论,其书论集中在他的书画品评题跋文中。这类文章大都篇制短小,率性而发,兴会所至,不经意而为之,蕴藏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苏轼崇尚“自然天成”,认为书家应注重作书的心态,而不能刻意去追求字的“形”;他重视“师法”前人,认为书法创作的出新必须以“宗法”为基础,讲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并融入书者的人格品性,力求达到“书如其人”的境界;与之相应,书法鉴赏者也须具备卓越的见识、高深的造诣以及求实的精神,并坚持“书以人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27.
迄今为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趋于“饱和”的状态 也使其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因此,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就变得异常重要和紧迫。 “书法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的关系,几近是一个研究空白,以往很少引人注 意,这是令人遗憾的。事实上,许多中国现代作家都与书法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他们 在书法收藏、书法创作、书学探讨上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反过来,书法文化也对现代 文学的存在方式、文本形式、情感表达、思维方式以及审美趣味等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另外,通过对书法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关系的考察,还可引发我们进一步深入思 考文学、书法、文化、教育等相关问题,以便有助于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和文化获得更 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书法文化?中国现代作家?学术创新?第三种文本?书学

Research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as achieved results that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However, its state of near “saturation” has placed it in a dilemma with no clear way forward. Finding new academic growth points has become exceptionally important and urg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e of calligraphy” and “modern Chinese writers” is virtually a research blank and has so far attracted regrettably little attention. In fact, many modern Chinese writers have had close ties with calligraphy, making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its collection, creation and scholarly exploration. Conversely, the culture of calligraphy has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such things as the mode of existence, textual forms, emotional expression, ways of thought and aesthetic tastes of modern literature. Moreover, an examination of this relationship may stimulate us to reflect more deeply on literature, calligraphy, culture, education and related issues, which may help us gain a larger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in the new century.  相似文献   
28.
书法作为汉文化中的一门独特艺术表现形式 ,与汉文化所处的地域环境关系密切。处于农耕文明的地域环境对书法艺术的载体———文字的象形性影响甚大。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 ,正在于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地域文化。书法用笔以“中庸”为基本原则 ;书法以“中和”为最高理想 ;书法品评必须以人品为基础。  相似文献   
29.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 ,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础。根据书法艺术自身的特点 ,文章就在工科院校开展书法艺术教学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及文化修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0.
歌唱与书法同属于艺术的范畴。歌唱是一种基本的、以人的嗓音来表达感情的音乐形式,它源远流长.与人类文化一样的久远。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艺术,它与音乐也有着不解之缘。正如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所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有画图的灿烂,无音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旷神怡”。因此,歌唱跟书法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