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72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绘画笔墨有着与书法笔墨不相一致的历史发展进程。在书法先期成熟之时,线条、轮廓方面的用笔造型对绘画有巨大影响;但随着唐代以来绘画水墨的发展,绘画墨法长足进步,进而与笔法相互整合,产生了有笔有墨的笔墨观念,并随着明清写意笔墨的发达,反过来兑入了书法笔墨之中。而写意的发展又使得绘画笔墨不得不远离宋代写实传统,进而与书法笔墨的表现性不谋而合。于是,书画一体才真正地被文人画一脉创造了出来。  相似文献   
42.
对徐渭和黄道周书法创新的重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质疑和辨析以往书法史流行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分析徐渭和黄道周的人生经历、思想资源和作品特色,透视其在中晚明书法变革过程中的过渡性和所达到的时代高度,指出是心学而非李贽思想对他们的创新起了核心作用。由此,为当下的书法研究和创作提供一种历史的人文的启示。  相似文献   
43.
王铎的草书创作,手法上擅用涨墨,显得由浓到淡、由湿渐干,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章法上以茂密取胜,结字俯仰翻侧、欹斜反正,有着极强的白疏黑密的空间视觉效果;用笔上精微深入,加上结字、章法、墨法上的丰富变化,成功地解决了大幅作品“耐看”的难点,使书法的形式美得以更深的开掘,为明代书法演奏出二个响亮的尾声。  相似文献   
44.
先秦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开端。从文字创造、甲骨文、金文、大小篆书到隶变的发生,是由汉字之美到书法之美,由制作性书法向抒写性书法的转变。先秦书法决定了后世书法的审美特征和演变的基本因子,包含着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普遍性原则。考察这一具体艺术现象,将有助于深化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特性等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45.
王澍(1668—1743)是清代有名的篆书家及金石学家,其理论著述颇丰,于书家评述、碑帖考辨及技法研究多有贡献王澍在其书论中的书体论里强调“瘦劲”、“自然”,堪称杜甫“书贵瘦硬方通神”观念在清代的倡导者和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46.
姚奠中先生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唯一健在的弟子,曾得到章太炎先生的指点,悟得笔法,书艺大进.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风云中,姚先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刚健清新的书法风格,并与自己的人格襟抱和满腹经纶相激荡,成就了一种厚重儒雅的学者书法文人书风.姚先生是学术与书法相结合的书法家,他强调文化对书法本体的优先性,其作品体现出一种大境界.他的书法是“守正创新”的书法,其书法美学呈现出“正大气象”.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学者书法意味,很好地表达了他深厚的文化内涵,笔墨线条中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姚奠中先生的学术和书法成就荣获书法界最高荣誉奖——兰亭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47.
以中国书法艺术与文学趣味之间的关系为着眼点,以中国书法史为经略,展示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趣味对同期的书法艺术风格的影响,并以魏晋风度、盛唐气象为个案,着重剖析二者之间的相互浸濡与融汇。  相似文献   
48.
“传道、授业、解惑”是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因此,每一个师范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都理应学会写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不少大学生对书法学习这个问题存在一些误区,所以,他们的汉字书写水平很不令人满意。摆脱手头那些平庸浅陋的钢笔字帖,认真临习经典书法作品,这是师范专业大学生提高汉字书写水平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49.
关于书法之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是品评书法艺术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书法艺术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在书法实践中,如何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和追求书法之神呢?经过对古代相关论述的归纳和总结,可以得出这样几点:一形全,二质强,三舒泰,四润泽,五变化。得其五者,神采自生矣。  相似文献   
50.
在某种意义上,书法可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书法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一解释的重点价值,并不在于书法内在性质的释发上,而在于书法生存的合法地位的确立和书法在世界范围内社会影响的扩大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