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08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周毓华  孙婷婷 《民族学刊》2011,2(6):39-46,101
羌历年是羌民族生活和文化的缩影。2010年11月6日,邛崃市南宝山“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异地安置点木梯村的村民迎来了灾后的第一个羌历年。通过对此次羌历年的仪式过程及其宗教内涵、文化意蕴的解读,分析了当地村民、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此次庆祝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并探讨羌历年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所发生的文化空间和宗教空间的重构、神圣与世俗的冲突与协作。  相似文献   
12.
卢鹏  朱明 《学术探索》2009,(1):99-102
一般而言,祭祀场所是禁止女性进入的,于是女性地位低下似乎又有了一个有力的佐证。箐口村是个原始宗教盛行的哈尼寨子,村里一年到头祭祀活动不断,而女性是严格禁止踏入祭祀场所的。这些活动祭祀的对象是鬼神,它们威力巨大,既能赐福于人也能降祸于人,因此祭祀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为了最大程度上减轻这种威胁,人们不仅选择阳性之物作牺牲,同时还禁止具阴柔之体的女性进入祭祀场所。这实际上是出于对女性的保护,而女性扮演的灵魂守护者的角色说明,祭祀场所对于女性的“拒绝”实际上是男女在祭祀活动中的一次社会分工而已。  相似文献   
13.
恶搞是当前十分流行的网络文化。通过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和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从内、外两个维度分析了恶搞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从内在维度看,恶搞运用戏仿的技巧,体现了浓厚的狂欢色彩;从外在维度看,恶搞运用了拼贴的手法,表现的是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抵抗。但是,无论狂欢还是抵抗,都仅仅是一种仪式而已,网络恶搞的实质是在解放的旗帜下宣泄生命的冲动。  相似文献   
14.
清代以来,移风易俗成为儒者的新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礼学逐渐兴起,并迅速以狂飚之势披靡天下,挑战程朱理学。清代礼学的研究以考证为基础,以经世为目标,体现出考经求礼、循器明礼、以情释礼、因事研礼的特点。礼学家们藉考证以明礼意、达人情、经世用,使礼学在清代达到了一个鼎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 ,人生仪礼是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或危机时期 ,如生死婚嫁等一个人一生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阶段上举行的民俗仪礼。在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中 ,各种人生仪礼活动几乎都和萨满教发生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逝川》当中捕“泪鱼”的仪式有着丰富深刻的意蕴,对于仪式的解读是把握作品精神内涵的关键。这一仪式传达着作家的悲悯情怀和生命关照,以神性照亮生活,为作品构建了奇异唯美而又充满温情的诗意世界。  相似文献   
17.
俗赋除了具有铺写、用韵、虚拟等赋体特征之外,又兼有浅近、诙谐、实用等的俗文学性质。依俗赋的特质,可将其分为祈愿、诙谐、故事寓言、隐语、认知、铺叙、论辩等类。祈愿类俗赋有驱傩辞、上梁文、撒帐辞等民俗应用文。祈愿类的俗赋含有基层民众的生活愿望,表现出铺排的文学效果,兼具有民俗研究与文学欣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满族祭杆与祭乌鸦仪式是东北原始圣婚仪式的变体。虽然它是以"祭天"的形式出现的,但却仍然保留着圣婚仪式的原型:以杆和乌鸦象征圣婚仪式的男女二神及其交媾;以神猪的多产象征原母神、生殖神;以请男女二神吃"圣餐"的手法使二神获得非凡的生殖力;以让人们吃"圣餐"的方法使人们获得强大的繁殖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疫情慢直播通过虚拟的身体在场,共同的关注焦点以及受众共同的情绪、情感基础,建构起互动仪式.受众在这种互动仪式中,形成对"云监工"等群体身份的认同,创造和共享符号资本,并获得抗疫信心等情感能量回报.新媒体疫情慢直播活动中,形成的情感传播模式及其收编兼纳青年亚文化的行为对主流媒体的融合传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苗族服饰和古歌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苗族文化保护被提上了日程。苗族服饰与古歌承载着民族历史和文化,二者的流传得益于苗族人民原始宗教思想支配下举行的各种仪式,因此,保护苗族文化最重要的是保护苗族社会中举行的各种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