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53篇
民族学   34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10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1129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4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税务筹划成为现代企业理财新思路.本文对常用方法以及应注意的若干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2.
翻译是因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活动 ,在社会中扮演某种角色 ,因此译者及其译本在社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个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共有知识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文化特点和表达习惯 ,因此译者在其翻译过程中就要考虑用适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把原文信息重新表达出来。重新表达不仅需要词法、句法方面的转换 ,还需要采取一些补偿措施对信息进行删减、重组、异化、归化等 ,这样才能把原文的信息适当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  相似文献   
23.
在适当的直角坐标系下求出了三个两两相外切圆的内公切圆与外公切圆之圆心坐标和半径,并得到了诸半径之间的优美关系式。  相似文献   
24.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原因,我国学者对全球化若干问题和理论观点的认识存在诸多分歧:全球化是客观的自然过程,还是主观的意识形态;全球化是单一的经济全球化,还是政治、文化、社会等整体的全球化;全球化是趋同化、一体化、单质化,还是多样化、民族化、异质化;全球化是物的全球化,还是人的全球化;等等。不同思想、观点相互碰撞、交锋,在争议中逐渐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全球化至少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全球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对世界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全球化具有主客观性:全球化过程内在地充满着矛盾;全球化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益与弊端同在;现实的全球化是不公平的;等等。正确认识我国全球化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明确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5.
本文论述了语言交际中的共同语与方言的固习性之间的关系 ,并从肖伯纳戏剧《卖花女》切入 ,阐述了标准英语与方言的优劣。笔者调查研究了在英国剑桥学习的 3 0名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语音情况 ,结果显示汉语方言中鼻音n与l边音分辨不清者 ,对英语中 [n]和 [l]的正确发音具有持久的障碍性 ,即“乡土根性”。克服这种障碍的最佳办法并非语言环境 ,而是语言学习中所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6.
姜世波 《学习与探索》2005,8(6):108-112
主权原则是国际私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国际私法中长期以来都存在国家利益优先的倾向,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传统国际私法中的主权观已越来越不适应国际民商事交往蓬勃发展的现实。全球化带来的是全球法律文明的趋同化,由此伴随着全球共同利益的产生。国际私法作为处理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法律部门,必须对这种国际社会利益做出反应,把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作为追求正义价值的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27.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交谈者双方的诸多特性因素无疑会影响交谈过程的本质,这些特性包括交谈双方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种族背景、友谊的程度和关系的亲密程度.由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所著的《人与鼠》是一部极其感人并长期为读者喜爱的作品.该作品描写了两个劳动工人间真挚的友谊,相互依存以及共同的梦想.从《人与鼠》中,我们可以得知两人物之间的对话是有特性的,他们真势的友谊,相互依存以及共同的梦想是影响其交流方式最重要的特性.通过分析其背景,共同话题,共同梦想,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人物的谈话方式是与心理语言学交谈的本质特性相符.  相似文献   
28.
促进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难点问题。以山东省代村为例,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解构了新型村集体经济异质行动者网络转译过程,剖析了村集体经济推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发现: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过程,是以乡村政治精英领导的村“两委”班子为关键人类行动者和土地、房屋等非人类行动者,通过行政征召、专家征召、文化征召等方式推动行动者网络形成与发展,并不断破解村民的异议与矛盾,从而达成利益联盟,构建稳定行动者网络的动态发展过程。以村民利益为核心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村干部说服性治理工作逻辑在矛盾化解、争取村民信任与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推动了村内民生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公平利益分配、文化权益保障等方式实现了村民物质富裕与精神文化富有。  相似文献   
29.
第三次分配在中国推动共同富裕迈入新阶段的当下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国家社会关系视角,将第三次分配划分为强政府大社会、弱政府大社会、强政府小社会、弱政府小社会4种实践模式。美国第三次分配建构起了弱政府大社会实践模式,以社会主导、政府监管、政治中立为主要特征。工具理性是美国第三次分配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文化、组织、制度及技术“四位一体”的逻辑理路。隐藏在工具理性外衣下的阶级理性是美国第三次分配的失败教训,在阶级理性思维影响下,社会“私”的方面被放大,形成了以捐赠者为中心的家长制作风。中国第三次分配是先富带动后富、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它深嵌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第三次分配不能照搬美国模式,需要在充分吸收工具理性和摒弃阶级理性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塑造强政府大社会模式,将中国文化要素融入制度体系,增强第三次分配主体规范性,加大第三次分配激励力度,完善第三次分配监管体系,持续并高度关注贫困人群。  相似文献   
30.
The paper surveys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axiomatizations of common belief (CB) and common knowledge (CK) by means of modal propositional logics. (Throughout, knowledge — whether individual or common — is defined as true belief.) Section 1 introduces the formal method of axiomatization followed by epistemic logicians, especially the syntax-semantics distinction, and the notion of a soundness and completeness theorem. Section 2 explains the syntactical concepts, while briefly discussing their motivations. Two standard semantic constructions, Kripke structures and neighbourhood structures, are introduced in Sections 3 and 4, respectively. It is recalled that Aumann's partitional model of CK is a particular case of a definition in terms of Kripke structures. The paper also restates the well-known fact that Kripke structures can be regarded as particular cases of neighbourhood structures. Section 3 reviews the soundness and completeness theorems proved w.r.t. the former structures by Fagin, Halpern, Moses and Vardi, as well as related results by Lismont. Section 4 reviews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ms derived w.r.t. the latter structures by Lismont and Mongin. A general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is that the axiomatization of CB does not require as strong systems of individual belief as was originally thought — onlymonotonicity has thusfar proved indispensable. Section 5 explains another consequence of general relevance: despite the infinitary nature of CB, the axiom systems of this paper admit of effective decision procedures, i.e., they aredecidable in the logician's se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