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330篇
社会学   1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元明戏曲舞台上的伍子胥形象及其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明之际有关伍子胥题材或涉及伍子胥故事及评价的历史剧有十五种之多 ,这在中国戏曲史上是一个特例。而关于伍子胥每一阶段的形象塑造 ,都蕴含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及广大民众对这一形象道德的、审美的评价。本文旨在通过对元明戏曲舞台上伍子胥形象及其审美特征的研究 ,进一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2.
孔子论孝 ,既保留了孝的事养义和祭礼义 ,又创造性地把孝规定为亲子之爱。在此基础上 ,他把孝看作仁的本义、本始和原型 ,对仁作了多层面的解说。孔子以孝释仁的真实意图 ,是想溯回礼制社会上下尊卑秩序的价值根据和心理本原。孔子以孝释仁对整个仁学乃至儒学的意义 ,在于它集中展示了个体人格成仁化的路向和要旨 ,即注重向内用力 ,注重道德实践 ,注重人的社会伦理生成  相似文献   
103.
儒家思想中内涵丰富的政治伦理与政治思想,不但不与当今的政治理念相冲突,还会对当今的一些政治思想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徐复观先生以为德治与民本乃儒家政治思想的基础,并指出,儒家修己与治人的标准是不同的,两者不可混淆。他认为,民主政治亦可吸收儒家政治思想以期实现其更大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徐先生就人治与法治问题对孟子政治思想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澄清。通过对儒家尤其是孟子政治思想的分析与解读,徐复观先生架起了一座沟通儒家思想与现实政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4.
社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汉代非常重视社会教育,通过明确社会教育的核心理念、运用具体教育方法推行孝道理念以及完善社会教育网络等策略,由榜样示范、奖惩制度、官员施政、乡里教育等具体措施达到上行下效的目的,使汉代整体社会风气较秦朝有了较大改变,从而为国家稳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代的社会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于当今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孔子意象思维,主要表现于他对《诗》《易》的认识,以及思想、表达思想上对"联想比类"的自觉,对"以象喻意""观象索意"方法的娴熟运用。今文经学家以"六艺折中于孔子"为经典解释原则,以破译密码的方式,阐发孔子微言大义,与其对孔子这种思维特征的体认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以"汤武革命"为背景,通过分析哪咤、殷郊兄弟、黄飞虎和武王的叛逆行径中所体现出的孝道与忠君观念,来探讨<封神演义>如何在"天命"之外,建立起武王伐纣的合法性,并进一步揭示忠、孝与儒家政治理想之间的关系,由此深入探讨"革命"一词在中国儒家话语体系中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汉家旧典,尊崇母氏”。在汉代,母亲地位虽然次于父亲,但由于统治者大力宣传孝道,汉代的母权得以确立和彰扬,母亲在家庭中拥有一定的权力。汉代皇室的母亲还积极参与政治,汉代母后频频干政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汉代的母权。但是汉代的母权仍从属于父权,母权并没有超越男尊女卑的社会框架。  相似文献   
108.
数千年来形成的以“孝”为中心的父子之道,精华与糟粕并存,对国人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传统父子之道在当今社会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代沟问题及代际冲突对家庭及其道德建设造成了不小的 冲击。现代新型家庭代际伦理的建构,必须在弘扬传统父道、子道优秀内涵的基础上,注重人格平等、提倡民主沟 通。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加强新型家庭代际伦理观的培育和弘扬,认真研究家庭代际主体在认识问题和思维方式 上的差异,营造代际间良好的伦理氛围,父辈和子辈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等,是当前家庭代际伦理建设必须 着重抓好的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109.
作为文化精神核心的教化理念或教化之道,有"虚"与"实"两个特点。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乃伴随着"政"与"教"的解构,使教化之道由政治的事务逐渐转变为一种社会的、与人的个体内在生活相关的精神的事务,真正发挥出其"本虚而实"的作用。"心性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教养的本原",现代以来亦经历了一系列与现实政治事务解构的过程。但中国现代的文化状况,其病在于有"解构"而乏"建构"。儒学"以身体道"群体的失落,心性儒学之"道问学"层面的退居学院化、知识化一端,"后革命"时代主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性之"实"的教化方式的被边缘化,导致了切合民众生活之文化自觉和整合功能的缺失。返归历史文化本原以建立核心的教化理念和文化整合认同的超越性价值基础,已是势所必然。对中国经济崛起在文化发展方面的要求,中国学人应有足够的理论和文化上的积累与准备。  相似文献   
110.
孝起源于上古先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其内涵本义经历了由敬神祭祖、祛祸除祟的功利性祈福向事亲养老、骨肉相亲的人道意义转化。春秋时期,孝在理论谱系上开始政治化并最终以战国时期《孝经》出现为标志,形成融道德伦理、政治伦理于一体的儒家孝道形态观念。汉代以降,儒孝伦理被封建国家奉为施政圭臬,演化成为一系列治国安民的制度化行政措施,传统中国孝道文化,通过“孝治天下”的历史途径和历史实践,获得了极其丰富的社会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