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04篇
社会学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理性本应该是哲学的古老话题,而宪政却是近些年来政治法学界的一个热点.学者们分别是从概念、实施的条件、建立的经济基础等角度探讨宪政,很少有学者思考宪政建立的理念是什么.通过对比西方国家不同时期的政治与民主制度,认为理性是宪政的核心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法官是任何一个完整的司法过程中最为核心和能动的要素 ;而在法官要素中 ,法官良知又是其灵魂 ,离开了它 ,法官将不成其为法官 ,而司法过程也定将无所作为。但是 ,普遍地恪守法官良知是有条件的 ,它与国家实行宪政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论授权立法的利弊得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授权立法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指出授权立法自产生以来,一方面人们质疑和指责授权立法违反了完政民主的基本价值和原则,尤其是违反了古典宪政分权理论,怀疑其存在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各国政治和法学理论的主流又主张以发展的眼光看理论,认为授权立法的危险和隐患是可以避免的,甚或有些是由于对授权立法的不当使用引发的;而事实上,授权立法在实践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在于完善授权立法监控制度、强化授权立法的民主性、兴利除弊,避免其具有的潜在危险及被误用和滥用.  相似文献   
14.
信访权利是宪法上公民的监督权,信访制度是保障公民实现其监督权的一项刺度。并没有也无力承担权利救济、纠纷解决的功能。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就在于其功能的异化。有的监督功能被弱化,本不具有的权利救济功能却被强化,甚至有代替司法救济成为权利救济主渠道的趋势。因此,要使信访制度的困境得以求解,宪政框架内两条变革思路必须同时并举:一是强化信访制度的监督功能,二是剥离信访制度的权刺救济功能。  相似文献   
15.
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政冶事务中最基本的权力应属于人民,但如果对民主不加限剜将会造成多数的暴政。间接民主和自由主义民主都不足以完全控制多数的暴政,还需要加入法制的元素,民主的缺陷需要宪政的补正。协商民主作为程序的民主,强调法律和议事规则在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的功能性作用,同时以商谈的方式达到民主的实质,从而控制多数的暴政。  相似文献   
16.
王宠惠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在法律理论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和独到的研究;在法律实践方面,他曾长期参与立法、司法工作,对我国近代法制的改革和建设有一定的贡献。文章就王氏在宪法、国际法、民法、司法建设等方面,对其法律思想和实践作一初步评述,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学者对宪政概念的阐释都呈现出多重视角.所不同的是,西方学者对完政概念的研究往往从单一维度进行,小切口而深分析,有大量可资借鉴的元素;中国学者之宪政概念往往是一个整合性概念,多维度但欠深入,有必要予以反思和整合,进而重建.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基础,以民主为基石要件,以法治为制度框架,以控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为核心主线,以有限政府为基本精神,以人权为终极目标,以程序为实现方式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18.
清末立宪时期的《申报》作为一家民营报刊,同其他民营报刊一样,言论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对晚清的宪政进行了客观的评论,打开了国民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舆论效应。文章从《申报》舆论的兴起?舆论的主要内容?舆论的特点等三方面进行了论述,试图折射出清末民营报刊舆论的活跃性,反映出当时民营报刊舆论的特点及舆论活跃的原因,以期对清末思想文化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绅士阶层是传统社会的精英阶层,晚清绅士阶层是在内外环境剧烈变化下而衍生出的新绅士阶层,其中的“新绅士——立宪派”影响很大。他们以东南地区实业家为骨干,主张实行立宪,强烈要求参与政权。但清王朝对他们只是欺骗和愚弄,不愿在政治上给他们一席之地,于是他们在反清浪潮中最后选择了抛弃清王朝。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社会转型的纵深发展及法制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我们需要逐步消解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少数人利益诉求得到考虑并被认真对待,故我们开始转向宪政和法治,通过重新审视民主、宪政和"多数至上主义",剥解出一些深藏其中的问题,以求通过宪政设置一些实质性和程序性的路障,达到防止多数统治已经展现或至今仍潜伏着的流弊,寻求社会中"多数"与"少数"正义的和谐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