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有三种宪政理论影响中国:形式宪政论、实质宪政论和程序宪政论。通过比较,程序宪政应当最契合中国法治变革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62.
翟桔红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5(5):605-609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在解决宪政体制的冲突中发挥了重大的平衡作用。从宪政结构的三个层面即国会与总统的关系、联邦与州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上进行考察 ,可以充分理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的平衡作用。这种司法审查权保障了三重分权 ,维护了宪政结构 ,促进了美国政治及政治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63.
赵玄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9-37
联合国本应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实际作用发挥得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联合国内外部制衡机制的缺失,特别是以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和国际法院为代表的三权失衡。从国际宪政的视角看,联合国应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增强联合国大会的效力,规范安理会的权力及其运作,发挥国际法院在国际纠纷中的裁判功能。同时,在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家的主权应受到一定限制,公民个人的权利在特定情况下应受到联合国的保护。 相似文献
64.
人权保障是宪政的出发点和终极价值目标。对人权的内涵以及人权的宪政保障机制作理论上的总结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人权宪政保障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65.
程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6):837-841
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结构决定了法国宪政道路的曲折与反复,法国大革命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特征与宪政之路的反复说明了当时支持宪政的社会基础并没有真正形成。大革命的后果是为市民社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标志着宪政之路刚刚开始。在近一个世纪的革命与反复中,随着社会基础的成长,宪法走向稳定。 相似文献
66.
关于宪法权威的产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53(4):545-549
实行贪污治国必须要确立宪法权威,宪法权威同人们的宪政信仰有密切的联系.其原因一是宪政信仰影响着宪法的正义性进而决定宪法的权威性;二是宪政信仰影响着宪法的强制性进而影响着宪法的权威性,所以应培养人们的宪政信仰信念. 相似文献
67.
自治与共治:对西方古典民族政治理论的宪政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方古典民族政治理论与西方单一民族国家的政治理论有关 ,它是西方殖民时代后期的产物 ,其理论基础源自于古希腊、罗马以来西方以个人权利为核心的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 ,属于公民政治的范畴。从宪政的角度来讲 ,现代西方宪政理论也是在“公民政治”和“公民权利惟一”的理念上建构起来的 ,在其进行国家政治建设的时候并没有将民族关系作为宪政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来加以考虑。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宪政理论上往往疏于研究。本文旨在从民族共治理论出发 ,揭示西方宪政理论中存在的误区和片面性 ,进而指出民族共治理论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民族政治问题 ,而且也应当是多民族国家宪政的基本原则和相应的制度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68.
徐德刚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2):62-66
宪政需要是公民、国家对政治形态的宪政特征、功能的认知而产生的一种期待,宪政需要是法律需要的下位概念,法律需要是宪政需要的逻辑前提。宪政需要具有层次性,由低向高分为三个层次:宪政权利需要、宪政规范需要及宪政秩序需要。结合中国宪政实际,按照宪政需要规律,提出宪政需要层次论,完善宪政需要层次结构的相应对策,以此来维护公民的宪政需要,推进国家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69.
陈胜强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91-94
宪法变迁是立宪主义国家面临社会经济、政治危机时的制度供给手段,是社会事实与规范系统相互调适后的制度表达。近代以来西方宪政发展历程中宪法变迁与中央政府变革呈现出相互作用的四对函变关系,并呈现出“合法”变迁的总特征。这些历史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实现宪法规范和社会事实之间的适应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0.
郭蕊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2):28-31
责任性是现代政府的基本属性,权责一致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公共权力存在异化的可能和风险,势必导致权责失衡,产生权力对责任的侵犯或者责任对权力的回避,践踏公共利益,危及政府的合法性基础。人性的弱点与利益的驱动是导致权责失衡的客观因素之一。鉴于此,必须实施宪政,通过法律来制约权力和规定责任来保障权责一致,这也是建立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有限政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