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97篇
  免费   950篇
  国内免费   341篇
管理学   101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430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273篇
丛书文集   4065篇
理论方法论   936篇
综合类   25295篇
社会学   2046篇
统计学   121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477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475篇
  2016年   531篇
  2015年   601篇
  2014年   1496篇
  2013年   1752篇
  2012年   1902篇
  2011年   2027篇
  2010年   1747篇
  2009年   1868篇
  2008年   1995篇
  2007年   2402篇
  2006年   2565篇
  2005年   2342篇
  2004年   2198篇
  2003年   2249篇
  2002年   2076篇
  2001年   1702篇
  2000年   840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教育信息化是战后教育发展的最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发端、进一步推进和迅速高涨的发展时期;在每一个阶段各国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和特点等方面都呈现出一些独自的特征。总结世界各国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经验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2.
33.
知识论与价值论美学认为,美学研究的视界规定着美学的研究方式、成果形态和内在观念的变革.因此,转换美学的研究视界,意味着美学研究逻辑起点的变革,它主要产生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对现有美学资源给予合理的结构性配置;二是促成美学知识形态的话语拓展;三是以现实性和实践性景象实现美学界限的根本突破,对人类审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非常有必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坚实基础,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文章在分析师生关系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动因,对如何构建基于4C模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5.
在师范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师范院校应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进行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培养具有综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化教育水平的新型教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36.
《聊斋志异》一书快意恩仇。蒲松龄借因果报应之说而转换了其实际内容,其因果报应篇章的审美情感和特征主要表现为:报应内容的社会化和道德化,行为主体的动机化和情感化,小说叙述的艺术化和个性化。其主调是与《聊斋》文奇义正、寄托遥深的整体精神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37.
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于生理学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如何把医学人文教育贯穿到生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具有高尚情操的高素质医学生。  相似文献   
38.
从审美教育的本质入手,采用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以及依托个人在亲身工作体验中的感受,阐述了舞蹈教育中所体现的审美教育以及怎样在舞蹈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几方面的问题,说明了舞蹈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所占有的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9.
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化使教育已经不是一种心力合一的过程,受教育者已经不能从中学到东西.产生这种异化的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改变,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分离,单向强制灌输,教育内容上的滞后.要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从专业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对价值取向、育人关系、育人手段、工作者角色等几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0.
朝鲜很早就接受了中国文学。包括文学美学理论。朝鲜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促进了朝鲜古典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朝鲜古代文人对中国文学的接受。不是盲目的和无条件的。他们的接受意识比较明确,是以透彻的民族主体意识和文化意识为基础。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传播到朝鲜之后,广泛地受到了选择、分析和评价,经过了“变形”的过程。所以,美学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改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