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6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103篇 |
理论方法论 | 21篇 |
综合类 | 505篇 |
社会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刘启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107-111
《伤逝》是一篇具有学术诱惑性的小说,鲁迅在这里最大限度地坦露了自己思想晦暗的一面,因此它也最能揭示鲁迅在这一时期的精神困境。小说借助一段失败爱情叙述了一次失败的启蒙,反映了鲁迅启蒙思想深处的犹疑和矛盾。这也使整篇小说为一种沉重的忏悔氛围所笼罩,这一方面源于鲁迅思想深处固有的那种负罪意识,同时它又加剧了鲁迅的负罪意识。寂静和空虚是理解这篇小说的关键,它直接指向了鲁迅思想深处的虚无和绝望。小说中这些因素交错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鲁迅早期的思想困境,也给鲁迅的启蒙话语蒙上了一种独特的悖论色彩。 相似文献
112.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文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1-6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阐述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所有领域和与其他社会的基本矛盾相一致的普遍属性,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外延式"的解释和界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逻辑演进,要求我们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重点领域和其他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区别的特殊性质,以达到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涵式"的认识和解答.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雇佣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被以自主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也逐渐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这一主要存在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完善的紧迫任务.只有增强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自主性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努力创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和谐局面,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3.
邹学荣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对象确定的理论基础是矛盾的特殊性。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贯穿于民事诉讼实践活动、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学中的主要矛盾及其这一矛盾运动过程的规律。也就是说,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以及法官与当事人既对立,又统一,促使诉讼矛盾必然解决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4.
徐兴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2):9-1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即“3·18”讲话。在“3·18”讲
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了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且明确回答了新时代我们要办“什么样”的思
想政治理论课和“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践表明, “3·18”讲话是党中央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重要遵循。在该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重温这一讲话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5.
李秀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3):9-11
通过对“矛盾”渊源的考察,认为矛盾只可分为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并对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和逻辑学界对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认识进行分析,在澄清对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逻辑学中的“不矛盾律”和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以及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相辅相成关系。 相似文献
116.
梁归智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5):43-48
余英时和宋淇的红学研究,本质是追求曹雪芹的“原意”和《红楼梦》原著的完整艺术构思,其实与红学探佚研究一脉相通。他们追求的“红学革命”没有实现,根本原因是当时探佚学还没有大规模突破,以及他们缺乏更宏观的文化视野。是探佚学实现了他们的未竟之志。《红学通史》对文本意义阐释之绝对的相对主义立场,使它的某些“视界融合”陷入悖论。 相似文献
117.
王根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6):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蕴含了唯物史观的三个重大命题:实现社会基本矛盾的和谐运动;实现人们物质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关系。由于这三大命题都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8.
试析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与股票市场联姻面临的困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莉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2):6-9
在国家制度和法律框架之外,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与股票市场的联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要充分发挥股票市场的筹资和转制等多项功能,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必须在制度和法律框架内与股票市场进行实质性联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实质性联姻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与股票市场的联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9.
矛盾规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全面的观点”是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各种重大关系的根本要求,“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的观点”是我们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各种复杂矛盾的科学方法论,“内外矛盾辩证论”是经济建设中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关系的法宝,“矛盾问题精髓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0.
中国古代的法秩序是建立在纠纷解决机制下的,且具有独特的内涵,这种法秩序的形成归因于古代社会的独特条件,如人员的非流动性、乡绅的独特作用等。但古代社会形成的法秩序面临着解决现代社会纠纷的巨大压力,显示出不相适应性。只有对古代法秩序进行重构,才能解决现代社会纠纷,适应现代法治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