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06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1355篇
社会学   7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平卢淄青镇是唐代的一个重要藩镇,它的建立、灭亡及内部环境都呈现出一定特色:它是由原平卢军南下青齐地区而建,内部稳定,而迅速败亡的原因主要是人民反对割据。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尤为重要。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摒弃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获胜知识的能力,及进行个性化教育,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信心、独立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使其探求问题有更多的兴趣和毅力。积极开展创新活动,使学生在创新活动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实践中脚踏实地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打破对创新的神秘感,树立创新信念。  相似文献   
13.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两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把对两者的培养和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总体思维能力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罗贯中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罗贯中创作的杂剧与小说相互比较、印证的角度 ,论证了罗贯中的社会理想是由君仁、臣贤、民乐等层面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太平盛世安乐蓝图。从接受与创造二者关系的角度 ,论证了罗贯中写作《三国志演义》是多层面接受之集大成与万方为我用之新创造的辩证统一。从其创作过程所面对的各种矛盾的角度 ,论证了两把评价尺度的矛盾统一 ,忠义道德观念的冲突整合 ,意识与潜意识的表里互渗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针对当前创新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措施。如: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对学生开展专利制度的课堂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消防部队面临着打赢形形色色火灾战斗和各种各样抢险救援战斗,而物理学知识在消防战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说,物理学是现代消防发展的生命线。作为物理教学,则是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面对消防部队院校战士学员在知识掌握不到位和对学习认识不到位的现状,为了能使学员扎实掌握物理学科知识,培养出消防创新人才,提出了从实施素质教育、改变教学内容及方法、优化教育环境三方面对物理教学进行改革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接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翻译是译者在理解、解释原文基础上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对译文创造性叛逆的理解和反应的过程。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叛逆的程度与可接受性必须以如下标准为依据:符合知识的客观性,符合理解的合理性、解释的普遍有效性,符合原文文本的定向性。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型教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针对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提出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并从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出发 ,探索了培养创新型教师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文章从教师和教材、教学体制改革与素质教育、学生个性发展和非智力因素训练等方面 ,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外在的社会发展和内在的心理适应两方面分析李贺诗风的产生,指出李贺诗作瑕疵的产生是理想破灭后形成的叛逆性格决定的,为了避讳,诗人以飞白、含混 、偷梁换柱、分散、谐声等苦心孤诣的方式,包涵 了依稀可辨的反叛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