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352篇 |
免费 | 2730篇 |
国内免费 | 81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113篇 |
劳动科学 | 9篇 |
民族学 | 1330篇 |
人才学 | 14篇 |
人口学 | 801篇 |
丛书文集 | 9517篇 |
理论方法论 | 3015篇 |
综合类 | 55218篇 |
社会学 | 3943篇 |
统计学 | 193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503篇 |
2023年 | 567篇 |
2022年 | 642篇 |
2021年 | 793篇 |
2020年 | 1023篇 |
2019年 | 1000篇 |
2018年 | 938篇 |
2017年 | 1116篇 |
2016年 | 1173篇 |
2015年 | 1539篇 |
2014年 | 3846篇 |
2013年 | 4637篇 |
2012年 | 4859篇 |
2011年 | 5513篇 |
2010年 | 4374篇 |
2009年 | 4486篇 |
2008年 | 4621篇 |
2007年 | 5587篇 |
2006年 | 5549篇 |
2005年 | 5020篇 |
2004年 | 4704篇 |
2003年 | 4583篇 |
2002年 | 3757篇 |
2001年 | 3183篇 |
2000年 | 1723篇 |
1999年 | 522篇 |
1998年 | 285篇 |
1997年 | 213篇 |
1996年 | 183篇 |
1995年 | 141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109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87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62篇 |
1983年 | 38篇 |
1982年 | 39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18篇 |
1978年 | 14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明清时期,瑶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在瑶族地区大力兴办儒学、社学、义学,推动了瑶族子弟向学之风的形成,培养了一批瑶族知识分子。但受瑶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瑶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亦十分突出,并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52.
匈奴社会的管理比中原地区宽松,无以为生的中原贫民、留没匈奴之中原将士的亲属以及边民、奴婢等甘愿冒极大风险逃亡出塞,为的是去谋求生存.虽有障塞哨卡甚至腰斩酷刑却仍禁而不止.至西汉末年,汉廷所设四条恰从反面证明,时从中原北入匈奴谋求生存者已形成潮流.留居匈奴地区的中原人有一部分自愿参加了匈奴军队对汉军作战,还有中原人把穿井筑城治楼藏谷技术,以及计课人众畜物的疏记方法等带到匈奴地区.张骞、苏武、李陵等留居匈奴期间都曾娶胡妇建立家庭.李广利之死与殉葬无关.匈奴地区的中原人有人身自由. 相似文献
53.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是我国最后一个移民乡和惟一一个驯鹿养殖基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必然走驯鹿产业化和发展原生态旅游业之路,发挥城乡边缘区的补充功能,借区域经济发展之力,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4.
"百苗图"源流考略--以《黔苗图说》为范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苗图”是历史背景较为复杂的一种反映贵州古代少数民族的地方文献,其版本众多。据考,它们是源自清人陈浩著的《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关于其母本的产生历史,学术界纷争不一。《黔苗图说》是贵州省博物馆收藏的一部较为典型的百苗图册页。本文以它为例,试对“百苗图”的源流做一些考证。并认为其母本并非某一时代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而主要是利用许多地方文献的相关材料编纂成册。 相似文献
55.
本文就蒙古族古典文学名著<一层楼>的姊妹篇<泣红亭>的创作受汉文化及<镜花缘>等古典文学影响的情形进行了简略评述,并着重对<泣红亭>汉译本的得失进行了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56.
回族群众在花儿会上,不同于日常世俗生活的表现说明,花儿会是回族社会生活中二元结构下的特定时空。在这个特定时空里,回族群众完成了角色转换,以弥合现实生活和精神心理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57.
晋西北山曲、陕北信天游、内蒙古原绥远地区的爬山歌 ,体例相同 ,词曲相近 ,共同构成我国北方单独的一个民歌圈 ,其生成与清代民国时期的“走西口”移民运动密切相关。在“走西口”过程中 ,晋西北、陕北人口大批向河套及大青山前后地区移居 ,形成以山西河曲、保德人和陕西府谷、神木、榆林人为核心的“河府移民圈” ,人口同源支持了民歌共性。长盛不衰的雁行式“走西口”生活 ,不断刺激着民歌的创造与发达 ,使三地民歌的交汇共生走向高潮 ,在发展中推动了三地民歌的同质化过程。 相似文献
58.
俄罗斯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在大兴安岭北麓,额尔古纳河右岸与俄罗斯隔河相望的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有我国惟一的俄罗斯民族乡:恩和俄罗斯民族乡。目前,额尔古纳市有俄罗斯族人口2124人。其中贫困户135户,计468人。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民委的“兴边富民行动”为边境旗县创造了大好机遇,额尔古纳市充分发挥俄罗斯族的人缘地缘优势,根据俄罗斯族及华俄后裔的特点,积极实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9.
西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法律保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我国制定“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决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西部地区人民营造一个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决策,必须尊重群众意愿,确保林草的成活率;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实行综合治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法规措施;必须认真落实保护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法律规范,树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协调观;必须建立和健全西部地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平衡。西部大开发要维护经济发展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家园,让西部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60.
分析了大学文化以及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及育人功能,阐述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从价值导向、平台建设、专兼职队伍建设方面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举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