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2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民族学 | 7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53篇 |
丛书文集 | 111篇 |
理论方法论 | 59篇 |
综合类 | 687篇 |
社会学 | 61篇 |
统计学 | 2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78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84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屈原在他的作品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其死亡意识:一是描述死亡,一是描写对死亡的超越。诗人的死亡观既受孔子、孟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又有庄子死亡观的渗透。作品所表现的死亡意识,是诗人死亡观的艺术体现,是诗人人格境界的艺术转化,它蕴含着诗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与阐释。屈原对于以死殉节的坚定选择是儒家"内圣外王"、道家"无待而游"人格境界的双重体现。 相似文献
32.
尹晓闻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75-78
长期以来,我国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一直过于强硬,现行刑法将贪污贿赂犯罪视为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配刑制度坚持了"重刑重罚"的原则,最高刑配置死刑。但从刑法法益角度来看,更希求于刑法对生命价值的保护,而不是对生命权的限制。因此,在法制全球化的过程中,为应合我国限制对死刑权的扩展,就应该反思目前刑法对贪污贿赂犯罪配置死刑的制度。 相似文献
33.
杨立琼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5):136-141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器官移植已成为脏器功能衰竭终末期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由于人体器官移植是现代生物医学发展的新领域,相关法律规范缺失、制度尚不完善,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器官移植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宪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体系已经建立且相对完善,已经具备了器官移植立法的伦理、法理和社会基础,器官移植立法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纵观世界各国的器官移植立法,我国必须从中吸取有益的成分,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器官移植法律。 相似文献
34.
丁畅松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4):67-70
宋惠莲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女子。她机敏能干,美丽聪明, 也轻佻虚荣。她被迫自杀, 一方面是由于不堪忍受西门庆对她丈夫来旺儿的迫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身性格的缺陷。她生活作风有些放浪, 但她不是坏女人。在与西门庆的生死斗争中,她始终与来旺儿站在一起, 履行着妻子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35.
黄志奇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3):16-20,86
尼采敏锐地洞察到,注重“工具理性”的西方文化造成了人的异化,现代人丧失了原本属于人的本质的精神属性,导致了现代人精神的阴郁和“无家可归感”。他预见到了欧洲人所必然要经历的一场传统信仰大危机,从而提出了一个与传统基督教价值观截然不同的新的价值观——“超人”的价值观。尼采哲学开创了西方哲学对于意义和价值问题探讨的先河,然而,他的学说确实没有给正义留下位置。因此,澄清人们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说,在历史和现实两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从汉英对"死"的语言表达看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斌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3(3):36-39
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会孕育出一种特有的语言,而语言则反过来能展露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两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作为一种语言表达特殊形式的委婉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密不可分。因而,汉语和英语中关于"死"的各种委婉含蓄的语言表达,也自然能反映出各自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因为各种不同的措辞方式本身携有显明的各自文化特征。文章试图以这一现象为聚焦点,从一个侧面揭示文化与语言这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7.
林平乔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44-49
儒家的“重生轻死”、道家的“厌生乐死”、佛家的“生死轮回”观深深影响着第三代诗人的思想和创作。他们以对死亡的直面、认同,传达着强烈的对生的关注和思考;以对死亡的想象性体验,表达着对生命本质的观照和认识。“死亡”成了第三代诗人自我认知与个性传达的言说载体。 相似文献
38.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9,(2):191-204
本文以最高法院示范性案例中的全部“死罪”案例为样本进行法律解释学的实证研究,发现了犯罪中是否构成死罪、死罪中是否适用死刑、死刑中是否立即执行的一些重要不同,并根据这些发现认为,法律解释既是规范判断又是自主判断,应尽可能提高法律本身的明确性以呼唤死刑适用更大程度上向规范层面的回归。 相似文献
39.
40.
易崇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5(2):50-54
在一个意义与价值衰败的黑暗的时代,海子以太阳之子和诗歌王子的抱负,决心用史诗再造意义和价值,重新构建一条新的文明之路。然而再造的空前热情与重构的举步维艰之间的撕扯,最终驱使海子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