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崔希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34-39
唯物史观的制度理论内容丰富,但其在后来的发展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唯物史观的当代形态中,制度理论的"不在场",将意味着其理论体系的不完整。以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文本为依据,系统地梳理和发掘唯物史观的制度理论之基本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认为制度本质论、制度起源论、制度功能论和制度变迁论是支撑唯物史观的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2.
郭鹏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1-45
房产税是以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为计税依据的一种财产税.房产税改革应当以调节贫富差距、调控房地产市场为主要目的.《房产税暂行条例》和沪、渝两地的暂行办法构成了现行房产税制度的主体.暂行条例对企业房产的征税依据、征税标准,对个人房产区别用途征税的规定存在问题.两个试点地区对个人房产税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安排、税收性质等方面的规定存在问题.虽然2013年“国五条”细则的出台,为房产税制度的发展及改革提供了一个方向,但是,其还是难以实现立法的最终目的,有待进一步完善.效力层级上,房产税要以正式法律的形式出台;内容上,要在企业自用房产、企业出租房产,个人自用房产、个人出租房产之间设定合理的征收标准和免税标准. 相似文献
43.
罗振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2):1-7
胡适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开山者。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的哲学史著作,建立了哲学史学科的新体系,开创了现代学术史的新纪元。首先,它以科学的方法和可信的史料,创造了全新古典哲学史体系、构想与规范,使哲学史作为一门科学戛然独立,并迈向了中国古代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进程;其次,它用疑古与实证的方法实践,完成了新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从“形”到“质”的转变,开启了崭新的治学门径,对具体的学术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其三,它从形式到内容整体手段的全方位更新,不仅具有冲击传统惯性的强劲的反封建之风,又有开拓学术研究新风尚之意义。所以说,胡适的哲学史研究,有着创新的勇气、扼要的手段与平等的眼光,新见迭出,影响深远,实现了“范式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论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建其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0(6):22-2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总体战略部署,也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的优势,重点抓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等工作,是高校共青团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工作形式。 相似文献
45.
赵小平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6-9
深度访谈已经成为新评估方案现场重点考察的主要方式。文章结合工作实践探讨深度访谈的适应性和局限性、访谈提纲、准备工作、提问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以引发大家对深度访谈的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4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高校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近现代史知识为基础,明确两大历史任务和三个历史选择为教育目标。通过对我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体系演进的总结,明了《纲要》课的授课逻辑,认为学校历史教育在坚持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目的基础上,要注重有序衔接,做到小学要"活",中学要"静",大学要"动",由此实现历史教学特别是《纲要》课教学由知晓"是什么",向思考"为什么"转变。 相似文献
47.
孟祥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519-521
中国当代文学风雨兼程五十五个春秋。曾抒写过除旧与繁新、失误与调整掺半的十七年文学;曾经历过文苑萧瑟、百花凋零的文革十年文学;曾迎来过从深沟峡谷中冲出、生命意识觉醒、历史反思变化和时代生活投影的新时期文学;当今文坛,沉默中孕育着不久的爆发,平静水面下涌动着股股的 相似文献
48.
49.
谢祥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3,(4):9-12
在“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个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爱国守法是公民的首要的道德责任;明理诚信是公民良好道德素质的表征;团结友善是公民必备的思想品德;勤俭自强是公民可靠的立身途径;敬业奉献是公民崇高的精神境界。它们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构成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50.
梁力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1):150-152
贾克梅蒂是当今西方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具象表现艺术的先驱。贾克梅蒂的具象表现艺术是对传统的视觉模式的反叛 ,他将现象学的观察方式引入绘画领域 ,尝试用抹去重画、反复描绘的方法 ,来刻画表现对象在“不断流变、不断生成”过程的视觉印象 ,以追求新的表现方法。贾氏具象表现的绘画理念对处在今天复杂、多元艺术景况中的中国艺术家具有深刻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