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10篇
社会学   7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41.
对于屈原使齐问题,学界意见纷纭。本文提出,屈原使齐是楚国生存与发展战略的正确反映,具 有重要意义;屈原不仅使齐,还很可能侍楚怀王访赵、访魏,以求结成抗秦联盟;屈原使齐时,应具有左徒或 其他较高职位;屈原使齐本身是成功的,完成了外交与文化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142.
"中国威胁论"是理解冷战后美国对华外交战略调整的文化线索.冷战后,"中国威胁论"持续充斥美国朝野以及各类传媒,涉及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中国威胁论"引发美国在战略上对中国的重新定位,并导致美国对华外交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3.
华夷国际秩序是中原王朝在"华夷观"思想指导下,在远东范围内,以册封关系为纽带而建立的一种不平等的、但保持各国独立的国际秩序。这一国际秩序随中原王朝盛衰变化,时而稳定,时而涣散。步入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已是焦头烂额。而此时崛起的日本为清除其对外扩张道路上的障碍,对该秩序更是无比仇视。清政府虽极力维护这一秩序,但却又如何能改变它崩溃的命运呢。  相似文献   
144.
蒋廷黻外交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廷黻是著名的外交家和外交史学家,但对他的外交思想,迄今尚无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文章通过初步探究,基本弄清了蒋廷黻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及其在对待“东北问题”、中英关系、中日关系和中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体现。蒋廷黻熟谙欧亚历史,胸罗国际局势,对帝国主义、民族主义独具特识,故其外交思想以知己知彼、互利合作为宗  相似文献   
145.
外交机构是一个国家对外联系的重要部门 ,我国的外交机构与中华民族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个朝代中 ,外交事务作为国家政务的重要一环 ,外交人员都由专门的中央机构和相应的地方机构管理 ,不同的历史时期外交机构和外交官的名称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6.
一战后,受自身地位限制,且担心战胜国尤其是日本的阻扰,德国在寻求与中国重建外交关系过程中态度谨慎。但是,与中国恢复关系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德国最终在平等、友好、互惠的基础上,与中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为20世纪20-30年代中德关系的广泛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7.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political opportunity approach to conceptualizing the political recognition of stat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The usefulness of the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trajectories of Tibet, Taiwan, and Palestine in their attempts to become recognized as nation-states. I argue that political opportunities, alignment of interests, timing, and external patronage created political recognition outcomes observed for entities like Tibet, Taiwan, and Palestine. Recognition outcomes took multiple forms and included opportunities for recognition as well as whether or not a state government recognized these entities as independent states. More broadly, I argue that recognition outcomes for the cases in question are shaped by a larger political structure that I describe as the ‘opportunity structure for recognition.’  相似文献   
148.
黄恩彤是鸦片战争时期抚夷派中的重要人物,他的对外观念虽然还是一种建立在天朝观念基础上的抚夷思想,有着重大缺陷,但也有其可取之处:一是对于西方国家的基本情况及其复杂关系有一些比较准确的了解;二是对于当时的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和中外交涉活动准则有一些相对清醒的认识,并且努力在对外交涉实践中维护本国利益。这些在当时都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9.
使节往来,是古代东亚国家之间外交关系的重要内容.进入宋代,宋朝和高丽朝廷更加重视所派使节的文学素养和品德情操,所以双方使节在圆满完成政治使命的同时,还以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个人魅力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高丽使节还担负着考察和引进宋朝典章制度的任务,他们不仅留心宋朝的政治制度,而且还把大量典籍带回本国,从而促进了文化交流.另外,双方使节在公务之余还撰写了有关对方典章文物和风俗民情的著述,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50.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起,与世界各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新型外交关系便是中国政府矢志不渝的目标。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言简意赅地概括出新型国家关系的总体特征。至70年代上半期,中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至世纪之交,中国建立起全方位的对外关系格局,与各方面的关系都显示出新的特点。中国以渐进的方式推动国际秩序的进步,积极倡导合作、共赢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