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5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51篇
人口学   48篇
丛书文集   285篇
理论方法论   112篇
综合类   1612篇
社会学   3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过程。转喻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构成理论成分之一。将为不同层面上的意义构建,特别是语篇的连贯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出发,对转喻在语篇连贯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出转喻思维能够为语篇的连贯性做出合理的解释,转喻可以从五种认知关系中构建语篇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02.
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逻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网络文学作文化学的本质诠释,需要廓清这种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图—底"关系,即后现代主义文化诗学的逻辑背景。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情结和网络对诗学的后现代价值解构,就是这种逻辑关系的耦合方式。前者表现为:网络文学数字化传播的"祛魅"模式,浸润着后现代文化的知识态度;网络文学的消解中心话语模式,坚守了后现代的边缘姿态;后现代主义的平面化理念与网络文学无深度的游戏规则之间,也有着文化逻辑的同构与并置性。后者则表现为:网络化的欲望写作以自况性展示价值替代诗学深度的膜拜价值;网络对诗学信念的技术化演绎如游艺化、超媒体、超文本、链接修辞等,造成了对宏大叙事的能指飘浮和理性逻各斯的消解;网络作品对文字书写的淡化和对图像感觉的强化,抽空了艺术审美体验的心智基础。  相似文献   
103.
新闻文本与意识形态联系紧密。随着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不断扩大,世界各国统治阶级不断对意识形态进行调整,现代政治传播领域内新闻话语出现了更新和转型:意识形态的诠释更加巧妙,政治话语的基调更加平实,利益博弈中更加注重对话,政治活动充满了表演的痕迹。政治传播要实现传播意识形态、引导公共舆论的任务,必须首先尊重受众的信息接受心理,按照新闻文本的生产规律制作政治新闻的文本。我国政治传播应该跟上世界潮流,尊重现代新闻文本的生产规律,用现代意识形态指导政治传播,政治话语实现由灌输向沟通转变,这样才能提高舆论引导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4.
篇章回指作为一种衔接手段对语篇连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小样本的数据分析,从二语习得角度探讨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书面产出语料中篇章回指的分布规律及其制约因素。数据表明,中国学习者英语作文中篇章回指的分布规律基本支持可及性假设:人称代词的先行词处于近距离语篇中;指示代词的先行词处于中距离语篇中;有定名词短语的先行词处于远距离语篇中。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三类篇章回指的使用情况与英语本族语的使用情况仍有一些差异,特别是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105.
话语标记语是一个复杂的语用现象。本文首先从话语的动态性和话语的主观性两个方面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作用进行了分析。话语标记语是话语理解过程中的一种明示导向标记,对构建话语语境、理解说话者的话语意图起着重要作用。然后,以认知参照点为视角,分析了话语标记语存在的理据。认知参照点理论对话语标记语的认知机制有较强的解释力,为分析话语标记语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6.
隐喻与政治密切关联,戏剧隐喻则是政治语篇中最为常见的隐喻模式。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和框架理论,文章对英语政治语篇中的戏剧隐喻进行了系统地描写。在"政治—戏剧"这一隐喻模式中,戏剧作为隐喻的来源域利用自己的框架和槽关系实现对政治这一目标域的框架化。戏剧隐喻的描写方法和框架可以适用于隐喻的跨文化对比之中。  相似文献   
107.
20世纪以来网络会话语篇已逐渐成为除了传统书面语篇和口语语篇之外的一种常用语篇.网络会话语篇作为“互动着的书面语篇”在“网络”这个特殊环境下,某些方面出现变异,有着异于传统语篇的非常态现象.这些非常态现象也非日常的语用规则和会话规则所能解释,语用预设的“合适性”和“共知性”则可以很好地解释网络会话语篇的这些非常态之处.而且从语用预设的角度来阐释网络会话语篇的这些现象,有利于我们从认知的根本来理解网络会话语篇的意义构建  相似文献   
108.
在现代性语境下,美学的伦理话语主要表现为个体主义、普遍主义以及两者的复杂关系。个体主义的伦理话语作为世俗社会关系的观念表达,追求个体的感性自由,注重主体的物欲享受,为世俗生活形而下的性质提供了意识形态意义的辩护。同时,个体主义伦理话语也导致了人性异化的现实。普遍主义伦理话语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现代性诉求,它出于对公共理性的维护,体现了人性形而上的意义追求。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伦理话语是个体主义与普遍主义的统一形态。  相似文献   
109.
20世纪中国文论话语由于本体的缺失 ,文论话语呈非审美的功利化形态 ,批评文本粗俗浅陋 ,理论价值较低。本文从历史、现实及美学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 ,针对病因探讨了文论话语审美重建的可能性、思想方法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10.
重庆方言中几个含否定词“莫”、“不”的话语标记“你莫说”、“你莫看”、“你不晓得”、“不是说”等,在使用环境、产生途径诸方面各有特点,其中词汇化演变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话语标记具有语义上的非真值条件性,所以这些成分只具有话语、语用方面的作用,其中的否定词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否定含义。在与普通话对应成分对比分析之后,它们之间存在的共性得以互相印证,而差异也能够更清晰地展现出来。通过分析和比较这几个话语标记的特点及其与普通话相应成分的异同,可以进一步验证,话语标记在形成过程中的若干阶段不仅都有可能同时存在于语言的共时层面之中,而且不同语言或方言的对应成分未必发生相同的语言演变而成为具有同样功能的话语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