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1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4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700篇
理论方法论   226篇
综合类   4253篇
社会学   130篇
统计学   3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关于积极推进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不仅是和谐文化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重要实践。本文就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意义、森林生态文化的内涵、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2.
北京从金代海陵王营建中都,历金、元、明、清、民国,至今已建都近千年。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被破坏,各种生态灾害愈演愈烈。自然灾害的加剧反过来又激化了社会矛盾,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本文对历史文献记载的生态灾害进行了回顾,就其原因及应对措施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3.
林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近年来,林区社会经济落后以及林农的贫困成为我国现阶段较为显著的现象,同时也成为影响林业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林区贫困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林区贫困的现状,并介绍了目前较为典型的5个解决林区贫困的方法和对策:即生态移民、开发非木材林产品、森林旅游、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扶持、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14.
论社会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我们必须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经济基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精神动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持续保证.  相似文献   
11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6.
“三关爱”与建设计划生育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市人口计生委率先提出的人性关爱、人情关爱和人文关爱,即“三关爱”理念,体现了一种自外而内、从下到上的追求,勾画出了计划生育文明的思路框架。人性关爱体现了权利本位的思想,尊重群众,理解群众。人情关爱体现了服务本位的思想。人文关爱体现了文化本位的思想。“三关爱”化解矛盾、创造和谐、促进发展。“三关爱”对政府的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体现了管理型计划生育向服务型计划生育的历史转轨,重民权、合民情、贴民心,构成抓好人口计生工作、提升人口计生工作质量的新动力,是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值得关注的重要导向。  相似文献   
117.
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朝聘会盟、应对酬酢每每赋诗以言其志。与它国相比鲁人赋诗最多,他们把赋诗作为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交流手段,其用诗方法更加成熟。赋诗是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鲁人赋诗的昌盛昭示着其礼乐文化的发达程度,“周礼尽在鲁矣”同时又是鲁人赋诗兴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8.
东亚三国近代文化选择与成因考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东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不同立场而形成的近代东亚文化选择模式,在中国表现为“中体西用”;在朝鲜与日本分别表现为“东道西器”和“和魂洋才”。东亚三国近代文化虽说在形式上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因三国社会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上的差异,使三国近代文化在对传统的反思及西学分量等内容上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9.
郑国东迁,以今新郑为其新都,重要的原因在于新郑有作为都城的优越生态环境。而郑国东迁后的生态环境也经历了由早期的良好状况到后期的严重破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的严峻后果又使郑国的统治者有所醒悟,并采取了一些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这种转变是发人深省的,它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0.
河流健康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而是一种河流管理的评估工具。人类在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的过程中,由于保护不够或滥加利用,一些河流发生污染、断流现象,影响了河流的自然和社会功能,失去了河流的自身价值,危及河流的健康生命。维系河流的健康生命和水安全密切相关。河流污染是我国河流健康的最大威胁,治污是我国现阶段河流生态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应强化对生态环境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