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0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9篇
丛书文集   565篇
理论方法论   192篇
综合类   3907篇
社会学   130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论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伦理的全部意蕴,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市场运作主体的科学素养、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平。坚持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应把社会实践作为人与自然协调的基石,以人为本作为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以统筹兼顾作为生态文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理路,修正市场主体的生态价值意识,以提高人类生态伦理道德素质的崭新内容。  相似文献   
982.
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回顾了生态城市内涵认识的变迁,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进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指出了这一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生态城市理论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983.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调整改革的必要性;着重阐述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三种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984.
为了探索利用绵阳丘陵区两熟制稻田晚秋生境资源的途径,于1988~1990年在多点进行了两熟制稻田增种晚秋作物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晚秋作物的种类、品种选择适当和有较好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增种晚秋作物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对小麦、油菜生产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85.
论中国环境资源法创新与完善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环境资源法的创新与完善首先是理论的革命,没有理论基础的环境资源法不可能是理性的环境资源法。环境资源法的价值追求正是整个环境资源立法的基石和灵魂体现所在,它直接影响着环境立法的取向、基本制度及其实施效果。研究环境法的价值取向是探寻环境资源法创新与完善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986.
〕继农业文明之后,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工业文明通过技术手段,大量开发自然界的资源和能源,创造了财富,但使得人与自然界分离,世界环境问题突出,人类日益掉进了物质主义的陷井,变得贪婪和自私。工业文明已走到了尽头,生态文明正孕育而生。中国西部在这历史变革的关键时刻,没有必要追随工业文明的落影,而应从现实的文化、经济、生态耦合系统中,整合时代文化趋势,走一条“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87.
在发展中维护民族文化生态--对泸沽湖摩梭社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护民族文化生态,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尊重少数民族社区文化选择的自由,尊重少数民族社区文化自身的内聚力,并提供既能够促进社区传统文化特征保持,又能够满足社区发展要求的服务.  相似文献   
988.
生态伦理学在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汤因比晚年思想与生态伦理学有许多共通,这主要表现在扩大伦理学的边界,对伦理学重新定位,强调生命的平等性以及敬畏自然等四个方面,因此,对于汤因比晚年思想中的生态伦理学意蕴深入发掘,对当今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有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89.
商人、传教士与西方"中国学"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20年代起,来华英美新教传教士和商人通过他们在中国创办或支持的出版媒介和他们的著作,批判并否定在此之前以耶稣会士为主的天主教传教士对中国的认识与研究.他们认为中国文明是一种停止的、没有历史的文明;中国的民族特性是由排外、迷信和其他恶劣品质构成的;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则是以残忍、腐败为特征的,而这又与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西方关于中国的研究和著述越来越多地展现中国的负面形象.  相似文献   
990.
凉山彝语地名大致按居民姓氏、历史缘由、神话传说、地形地貌等因素命名,其命名方式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历史条件和风土人情息息相关,并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