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1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69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57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72篇
丛书文集   759篇
理论方法论   243篇
综合类   4869篇
社会学   160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394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ABSTRACT

Given that many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emphasize the need for comparing assessment results to appropriate reference groups in their codes of ethics, we consider this practice through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as it applies to the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LGB) population. The purpose of norming and types of assessment bias is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LGB population, which frequently lack specific norming data. The authors discuss whether the LGB population has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other commonly normed for groups and explore how group-shared constructs such as minority stress and internalized homophobia may introduce bias and affect the validity of assessments. A social anxiety assessment as well as a personality disorder inventory are examined for bias as case examples explaining how these assessments may exhibit bias when used with the LGB population. Increases in validity and effects on treatment planning are discussed as benefits of providing LGB-specific norms. Risks of providing these norms, such as minimizing subgroup differences and possibly increasing the risk of discrimination are also addressed before providing clinicians with recommendations as to how they may minimize the risk of bias in their assess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63.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计算了宿迁市2006年的耕地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06年宿迁市耕地生态足迹为0.73332hm2/人,而耕地生态承载力为0.38504hm2/人,生态赤字为0.34828hm2/人,这说明宿迁市的耕地利用已经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6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问题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比探讨中国与西方在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上所持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提出应从制度层面上将人类的道德理想与原则外化为法律规范。同时,强调程序的重要性和公开性,从而为实现中国司法实践中真正意义上的程序正义提供良好的法制现代化环境。  相似文献   
65.
Political trust has been in decline in China. In this article, we capture this decline as reflec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While the government managed to deliver a sustained period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public's trust in it is diminishing through two mechanisms. On the one hand, Chinese citizens are acquiring stronger liberal democratic values, which make citizens more critical toward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On the other hand, changing political culture is also shown in the citizens’ shifting of their priorities toward the expansion of freedom and empowerment of citizens. Decades of socioeconomic modernization, therefore, meant that the era of critical citizens has arrived in China.  相似文献   
66.
安民公所是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由在京官绅申请、在清政府支持和列强允许下建立的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的治安机构。安民公所运用了一些西方的管理模式,尽管西方管理内容还非常少,但对北京的环卫建设却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7.
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深受马克思理论的影响,继承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异化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对马克思的技术中性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亦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68.
试论生态美学中的生态中心主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美学在美学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突破就在于从“人类中心主义”过渡到“生态中心主义”。学术界对于这种“生态中心主义”的看法分歧甚大,有人批判其为“反人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生态中心主义”中的“生态平等”是人与万物在“生命环链”之中的相对平等,而不是绝对平等。因此,它实质上是对于人的生存权利的充分尊重与保护,是一种更具普适性的人道主义,所以,它不是“反人类”的。生态中心主义原则对于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当代存在论美学突破“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生态中心主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海德格尔的“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说”美学观的提出。  相似文献   
69.
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农民现代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成为促进农民从传统到现代转变,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0.
本文结合海南岛中部地区的生态现状,分析其生态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与森林生态旅游业、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