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4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73篇
管理学   25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9篇
人口学   318篇
丛书文集   1212篇
理论方法论   650篇
综合类   7588篇
社会学   678篇
统计学   31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537篇
  2012年   615篇
  2011年   796篇
  2010年   690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643篇
  2007年   846篇
  2006年   791篇
  2005年   762篇
  2004年   705篇
  2003年   696篇
  2002年   560篇
  2001年   495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改革开放以来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有越控越大的趋势 ,形成这些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在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上存在的差异 ,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82.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generally-held belief that there was no population policy in Great Britain during its fertility transition is incorrect. There were, in fact, clear and implicit and explicit policies in place by the early 19th Century which aimed at reducing population growth. These were negative, involving elimination of family allowances (the famous Poor Laws), and also positive, through subsidised emigr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felons to the colonies. Moreover, a changed ``ideation' on the part of the nation's political, 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leaders, changed norms about marriage and child-bearing, raising sharply the perceived economic and psychic cost of children. Lacking acceptable means to control pregnancies, many working class women resorted to abortion, infanticide and child abandonment to reduce their family size. The policy's actual impact on overall fertility is uncertain but it did constitute a deliberate attempt by society to affect demographic behaviour and outcomes.  相似文献   
83.
上海市空气污染造成人群健康经济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上海市空气污染季节性状况的描述 ,分析了各种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 ,并利用对上海某市级医院的实地调查数据 ,对空气污染物与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日门诊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讨 ,建立了多元分析模型 ,探讨了患者健康经济损失的计量方法 ,并对由空气污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健康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NOX 日指数每增长 10 % ,被调查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日门诊人次增加 7 7人次 ,而这些疾病患者由于患病产生的年度健康经济损失为 2 11万元。据此作保守的推断估计 ,上海市一年内因NOX 超标而发生的呼吸系统疾病门诊行为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可以达到 4 2亿元。同样 ,SO2 和TSP造成门诊患者的健康经济损失分别为 1 5亿元和 0 86亿元  相似文献   
84.
从经济价值观角度看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效率范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效率范畴的界定及对影响经济效率因素的剖析出发 ,文章指出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效率范畴的态度和直接向人们推销特定的价值观 :效率第一主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追求经济效率是必要的 ,否则社会难以正常运转。但把追求效率变成效率第一主义 ,在理论上的失足是明显的 ,在实践上则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危害。尽管如此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方法的探讨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85.
经济增长差异与农产品比较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农产品比较优势问题在国内得到普遍的关注。然而 ,由于存在经济增长差异 ,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不一定有竞争优势。因此 ,要把我国农业培植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就必须把现有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6.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近年来越来越严重 ,这不仅表现在城乡居民间 ,还表现在 :城市内部、农村内部、区域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等各个方面。文章从经济发展、经济改革、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角度分析了造成差距的原因 ,指出了其存在的一定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并提出了加快发展西部中心城市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
唐宋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但宋代华北平原桑蚕丝织业仍极兴盛。桑蚕丝织业遍布所有的府州军 ,贡绢州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地区 ;丝织品的质量精细厚重、数量丰富 ,仍为宋政府丝织品的主要供应地 ,且商品率高。这说明 ,华北平原仍是全国桑蚕丝织业生产的重心 ,桑蚕丝织业重心的南移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并不同步  相似文献   
88.
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对于加强管理创新 ,提高经济效率以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很多 ,但是对于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定量测度尚很少研究。文章认为广义技术进步主要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进步 ,即资本和劳动质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它们分别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结果。文章提出了测度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方法——扣除法 ,并采用经验分析的方法定量测度了管理创新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9.
收益还原估价法是现代资产估价理论三大基本估价方法之一,古典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了资产收益估价的思想萌芽,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发展了资产收益估价思想,提出了系统的资产收益估价理论与基本模型,为资产收益估价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价值思想和资产估价思想至今仍为经济界和资产评估界广为使用,并形成了现代资产收益估价体系的理论基石,对现代资产估价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0.
Since the 1990s, the introduction of a market economy and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have been accompanied by a new urban poverty related to lay‐offs and unemployment as well as by large‐scale rural–urban migra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urban poverty of the ‘Three Nos’ (no relatives or dependants, no working capacity and no source of incom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new urban poverty in China under market transition and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poverty creation. Instead of considering Chinese new urban poverty only as a result of market mechanisms, it argues that the state as the manipulator of institutions and policies does matter in the creation of new urban poverty, and that the cleavages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institutions further intensify it. Specifically,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the creation of new urban poverty are examined in detail: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policy,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evolution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elfare st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