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4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9篇 |
人口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52篇 |
理论方法论 | 14篇 |
综合类 | 384篇 |
社会学 | 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黄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01-106
本文简要概述了对教学与测试的发展曾产生重大影响的旧版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着重介绍国内论述较少的新版分类理念和内容,评述新旧版本的异同,以及新版的应用实例,以期对国内教育界尤其是外语教学与测试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刘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6):18-22
明清时期对历史演义的性质存在着争议,有些评论家认为历史演义是正史的通俗版,因而极力反对在历史演义中进行虚构。但大量的创作实践证明,为了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历史演义不可能句句依傍正史,必然在细节描写、心理刻画、语言描写、环境烘托等方面进行虚构,从而使历史演义成为虚实结合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83.
张廷华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用经济学方法探讨了性的起源及性别的产生对基因的经济性,讨论了雌性动物繁殖的投资策略和雄性动物繁殖的投机策略的经济学和生物学基础,以及在专业化基础上形成的两性性征,认为性的产生与进化遵循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84.
当今社会 ,不少学科的发展与美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新闻学也需要美学来完善自己。报纸编辑处于审美中介的特殊地位 ,在编辑稿件、图片、版面的过程中 ,应把握鲜活美、视觉美、和谐美 相似文献
85.
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两个版本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对十三经注疏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正本清源工作,故阮刻《十三经注疏》成为诸本中较善之册。追溯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成书过程,辨述版本流变,考证阮校实有两个版本系统:一是嘉庆十三年文选楼单刻本,一是嘉庆二十一年南昌府学合刻本。两本相校,互有异同。现流传较广的中华书局本《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底本是南昌府学本,有待于参用文选楼本重加整理。 相似文献
86.
吴冠文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5):104-110
明代嘉靖黄省曾刻本《谢灵运诗集》是现存谢灵运诗集中最早的版本。通过对该本及其他一些重要的明代辑本谢集的仔细探讨,发现该本在谢集的整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未留意乃至利用这一重要版本,现有的谢灵运作品整理本均存有不小的缺憾。 相似文献
87.
陈文洁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3):33-37
司马迁"文质之辨"是其"三王之道"的核心。他运用与汉公羊学大师董仲舒相似的术语、思路和表达方式,表达了其内涵和意义均迥然有别于董氏的"文质之辨"观点,在此之中,显示了他与汉公羊家在治政见解上的基本分歧。 相似文献
88.
内隐社会认知中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机抽取大学本科男女生各 2 0名 ,使用不同性别人物在攻击与被攻击行为中相互作用的图片为实验材料 ,采用 2× 4× 2混合实验设计 ,研究内隐社会认知中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 :1.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实验性分离 ,支持多重记忆系统理论 ;2 .在内隐社会认知中 ,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不存在性别差异 ;3.再次发现内隐认知态度 ;4 .内隐记忆无需有意注意参与 相似文献
89.
鲁新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高校学报的质量主要由其刊用稿件的学术水平高低和编辑工作的质量高低所决定。因此,探讨高校学报的内在质量要求和编辑的自身素质要求,对提高高校学报的质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0.
诗界革命:词体的"缺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生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6,43(2)
“诗界革命”是19世纪末为了革新诗歌而提出的重要口号,吸引诗坛不少人参与其中。但是,“诗界革命”的参与者们所创作的词,却很少受到这一口号的影响,他们似乎也并没有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词,因而使得当时已经成为抒情诗一种的词,没有像一直以来的趋势那样,力图与诗歌同步发展,而是有所疏离,甚至“缺席”。这一现象表明,即使表现全新的内容,词仍然大多沿用传统的语言要素,而这些要素,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已经具有一定的惯性,构成了特定的语码。由此看来,即使在词的诗化已经日渐成为趋势时,词坛上坚持诗词之别的力量仍然非常强大。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词在总体诗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