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23篇 |
理论方法论 | 14篇 |
综合类 | 125篇 |
社会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0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冒险的价值——我读怀特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怀特海的观点 ,人类文明是最具潜力的创造过程。我们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需要创造和发展 ,变化和创造就是冒险 ,因此人生和文明都离不开冒险。要变化 ,就必须改变原来熟悉的形式 ;要创新 ,就须冒险进入无法预见其前景的未知领域。最有成就的人 ,也往往是那些最具冒险精神的人 ,有发展活力的社会出现在不断冒险改革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2.
李欣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2):45-48
席勒美育思想的产生 ,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西方的哲学传统与育人观念。即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和把灵魂看作是人的本性 ,因而重“灵魂净化”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奠定了近代唯理论的基础 ;康德哲学则把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朝主体性方向推进了一大步 ,遂导致了从灵魂净化到人性解放育人观念的形成。二是对康德的继承与超越。席勒正式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系统地予以阐述。他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 ,成为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23.
李昕桐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61-264
在新现象学家施密茨看来人的解放就是知觉主体的脱离显现,即从融合的原初当下的5个维度中展开凸现出来,呈现出主客体差异。施密茨人的解放就是以身体为轴心的空间性展开的过程。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寻求人的宏观的、社会的、自由的、全面的解放。两者互为补充,马克思的宏观的人的解放为施密茨的个人主体的解放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而施密茨个体的、自身的解放对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提供了一个微观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4.
王锋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83-88
实现人的解放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承担的神圣使命。然而,解放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政治解放是解放的第一步,也是人的解放的基础。当代政治范式从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历史性转变,为人的全面解放提供了现实条件。当代中国由于历时性向共时性的转变,在实现人的解放这一道德使命过程中,执政党与政府必须有清醒的边界意识,即必须恪守权力行为的边界、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 相似文献
125.
曹毅哲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2):42-49
《德意志意识形态》蕴含着丰富的人的解放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形成于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和对历史实践中“现实的人”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过程中确立了人的解放的历史主体;在对“现实的人”的阐释过程中发现了人的解放的客观物质基础;在考察现实的人的时候没有离开“现实的生活”,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把人的解放放置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宏伟视域。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解放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看,马克思恩格斯确立了研究这一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思维方法和研究视域。理论逻辑阐明人的解放思想演进过程中观念解放、劳动解放和社会关系解放三阶段。实践逻辑指出了确立唯物主义立场、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改变社会环境、进行共产主义运动等人的解放路径的正确方向。历史逻辑是思想形成的基础,理论逻辑是思想核心内容的具体展现,实践逻辑是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是行动的指南。这3个逻辑共同构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解放思想的内在逻辑,实现了历史必然性、理论真理性和道路正确性的严整统一,为实现人的解放提供了清晰的价值目标和实践诉求之道。 相似文献
126.
《终身大事》与《李永女》分别是胡适与金礻右镇的第一部社会问题剧。比较两位作家的思想观、女性观和戏剧观,就会发现:《终身大事》体现了婚姻自由的内容,塑造了摆脱封建礼教的近代女性形象,呼唤民众反抗封建礼教;《李永女》体现了人性解放的内容,塑造了摆脱男权的女性形象,使民众产生怜悯之情。 相似文献
127.
郭天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2):5-10
实践人道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历史上人道主义的基础上,运用实践的基本观点创立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的人道主义。它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价值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指明了实现人道主义的正确途径和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它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及共产主义学说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8.
龚自珍以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为利器,对儒家先验的"性善论"进行了否定,并在"公私之辩"和"理欲之辩"领域内对程朱理学悖人性非人情的特点进行了深刻揭露,动摇了程朱理学的地位,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9.
窦炎国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1-3
解放思想既是开启中国社会加速转型新时期的伟大思想号角,也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既是深入探寻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规律的思想保障,也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0.
王纪芒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0(6)
改革开放后,中国女性的地位有被重新边缘化的危险,引起了众多学者对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的男女平等的意识形态及做法的反思.已有的研究有如下特征:一是认为中国的妇女解放始终是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宏大主题相关联的;二是认为中国妇女解放的路径是男性中心和国家主义的;三是已有的研究都认为在妇女解放过程中,女性不是主体,而是工具性的客体;四是现有的研究都集中于国家的公共意志层面对妇女的影响,而家庭生活对于女性的影响方面则很少被提及;五是已有的研究多属宏大叙事,见社会不见个人,并带有强烈的精英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