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8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50篇
民族学   5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550篇
理论方法论   235篇
综合类   3157篇
社会学   31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71.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言;《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专门记事。《尚书》所记之言虽然“佶屈聱牙”,但能围绕中心,分明层次,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春秋》所记之事虽然极其简略,但初步确立了叙事散文的基本规范,叙事系统、严谨,坚持道德原则。而且,《尚书》有许多作品在记言中有叙事成分,亦有以叙事为主的作品。其叙事能根据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条理清晰,首尾完整,富有表现力。《春秋》虽然专门叙事,但在语言运用上的艺术原则和艺术技巧却十分突出,文字表达比《尚书》有明显进步。它们不仅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两大源头,而且也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相似文献   
972.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研究经过5种形态的理论阐发,完成了浪漫主义艺术理念的“中国化”过程,使现代中国文论围绕着浪漫艺术精神的诉求,在与现实主义权威话语的论争中,深化了本民族对文学艺术的见解,完成了本土文艺审美言说体系的现代化建构。20世纪中国文论史几乎成为了百年浪漫文学精神的辩护史。  相似文献   
973.
李煜、李清照是我国古代婉约派词人中的大家。李煜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真”,他的词一任真情的流露,较少有理性的节制:他前期主要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悟;后期主要写亡国之痛,血泪之情。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最杰出的女词人。她的前期主要写略带苦涩和忧虑的望夫词和对大自然、禽鸟花草的热爱的抒情词;后期主要写的是亡国亡夫的血泪词,这既是词人情感历程的写照,又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相似文献   
974.
技术与艺术,虽分属不同的概念范畴,但世人表述中,混淆者不少。如管理、决策、公关的技术或艺术,甚至绘画、制造的技术或艺术等。选取信息的视角,探讨了技术与艺术的分野:立足于内涵,技术的信息具有规定性,其总量是确定的、集约的;而艺术的信息具有非规定性,其总量是不确定的、冗余的。立足于创造,技术创造强调手段和过程,而艺术创造强调心理效果。立足于评价,技术本身受热力学势所驱动,技术的价值在于向外部获取人们所需要的物质性的能量信息;艺术本身受信息势所驱动,艺术的价值在于向内部挖掘人们所需要的精神性的能量信息。最后讨论了管理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5.
This article examined emotion competence in children exposed to domestic violence (DV). It also examined the hypothesis that children's emotional competence mediates relations between DV and children's later difficulties with peers and behavioral adjustment. DV was assessed when children were at the age of five, emotional competence was assessed at the age of 9.5, and peer quality and behavioral adjustment were obtained at the age of 11. Children from homes with greater DV were less aware of their own emotions and more emotionally dysregulated at the age of 9.5. Emotional awareness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V at the age of five and children's friendship closeness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at the age of 11. Emotion dysregulation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V at the age of five and children's negative peer group interactions, social problems, and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at the age of 11.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impact of DV on children's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role that different aspects of emotional competence play in children's socio‐emotional adjustment.  相似文献   
976.
早期德奥艺术歌曲从遥远的中世纪萌生,走过了从单声到复调再到单声的曲折发展轨迹,并形成了几次发展高峰,鲜明体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更孕育了19世纪鼎盛期的浪漫歌曲。  相似文献   
977.
Mothers’ mental state language in conversation with their preschool children, and children's preschool attachment security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effects on children's mental state language and expressions of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in their conversation. Children discussed an emotionally salient event with their mothers and then relayed the event to a stranger. Compared to mothers of insecurely attached children, mothers of securely attached children used more mental state language and had children who used more mental state language with both mother and stranger, and who expressed more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in the mother–child conversation. Maternal mental state language and attachment security made shared contributions to children's mental state language with their mothers. Maternal mental state language accounted for the effects of attachment security on children's expressions of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in the mother–child conversation. Mothers’ mental state language to their children may enhance secure attachment and foster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ental states in self and others.  相似文献   
978.
“艺术终结”是当前国内外文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艺术终结研究主要围绕“什么是艺术终结”以及“艺术会不会终结”展开。通过评析总结二十年来国内艺术终结研究的状况认为:我国的艺术终结研究存在缺乏对话争辩、缺少艺术批评、缺失理论建构等问题,可从方法性、历史性、当代性等方面进一步拓宽思路、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979.
李军 《河北学刊》2007,27(6):243-246
迄今为止,现代生活题材的戏曲剧目大多没能走出话剧加唱式窠臼,传统戏曲艺术中的身段和念白在这类剧作中却丢失了大半。因此,话剧加唱式的戏曲改革模式是不成功的。为了突破这种模式的束缚,很有必要重温齐如山的戏曲改革理论。他认为,戏曲艺术的本质是以歌、舞为艺术语言的写意性艺术,戏曲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应当是强化、突出戏曲艺术的这种因素,因而他强调现代生活题材的戏曲艺术更要突出这一特点。深入研究、合理利用齐如山的这一理论,在排演现代生活题材的戏曲剧目时可以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980.
数字艺术发展的文化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艺术正在成长为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艺术形式,数字艺术应用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新兴产业。应该重视对数字艺术理论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正视数字图像技术不断发展的客观环境。在进行人文思考时,把它作为艺术展现的一种有效手段,以数字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以适应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和审美需求。应该改革高校对艺术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跨学科培养数字艺术人才,以尽快适应数字技术和主流受众群体的发展与变化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